[发明专利]一种环多脲分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6249.2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7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彪;赵伟;杨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59/00 | 分类号: | C07D259/00;C07D273/00;C07D273/08;C07D28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张洁;周蜜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多脲 分子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多脲分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化学合成领域。所述环多脲分子以邻苯二脲结构为基本单元,通过不同的桥联基团(芳香基团或烷基链)组成不同大小的多脲大环分子。所述方法首先将4,5‑双R取代‑1,2‑邻苯二胺与双(异氰酸苯酯)或双(氨基甲酸酯)反应得到双胺中间体,然后所述双胺中间体再与双(异氰酸苯酯)或双(氨基甲酸酯)反应即可得到目标产物。所述方法简单高效且具有普适性。所述环多脲分子可用于对阴离子的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多脲分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化学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环多脲分子是以多脲片段为主要骨架结构的一类功能性化合物,在自组装材料、不对称催化、小分子识别尤其是阴离子识别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受限于脲基基团之间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多脲大环分子的溶解度低、难纯化,极大限制了相关多脲大环分子的制备。
专利申请PCT WO99/51570和Xin Wu等(Gale Chem 2019,5,1210-1222.)分别采用3步和5步反应制备了两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环四脲类分子,但是产率相对较低,制备方法路线较长,目标产物纯化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两种方法都需要较为昂贵、对环境有害的原材料、中间体和催化剂(例如:水合肼、金属镍、三光气和氯化亚锡等),不利于环四脲类分子的大规模制备。其次,两种方法仅个别环四脲分子的制备方法,并不适用于其他多脲大环分子,所述方法的普适性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多脲分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环多脲分子以邻苯二脲结构为基本单元,通过不同的桥联基团(芳香基团或烷基链)组成不同大小的多脲大环分子;所述方法操作简单且具有普适性。所述环多脲分子用于阴离子识别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环多脲分子,所述环多脲分子为环四脲分子或环八脲分子,所述环四脲分子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其中,R为-H、-F或-CH3;X、Y分别独立为-CH2、-O、-S或-C(CF3)2。
所述环八脲分子的结构式如式Ⅱ所示:
其中,R为-H、-F或-CH3;X为-CH2、-O、-S或-C(CF3)2;。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环多脲分子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氮气氛围下,将4,5-双R取代-1,2-邻苯二胺溶于溶剂Ⅰ中得到溶液Ⅰ,将双(异氰酸苯酯)或双(氨基甲酸酯)溶于溶剂Ⅱ中得到溶液Ⅱ,将溶液Ⅱ逐滴加入溶液Ⅰ中,-20~10℃下进行反应,通过薄层色谱分析检测双(异氰酸苯酯)或双(氨基甲酸酯)反应完全,固液分离,用溶剂Ⅰ或溶剂Ⅱ洗涤固体,干燥后得到目标中间产物,双胺中间体S;
步骤二、当所述环多脲分子为环四脲分子时,氮气氛围下,将所述双胺中间体S溶于溶剂Ⅲ中得到溶液Ⅲ,将双(异氰酸苯酯)或双(氨基甲酸酯)溶于溶剂Ⅳ中得到溶液Ⅳ,将溶液Ⅳ加入到溶液Ⅲ中,70~110℃下进行反应,通过薄层色谱分析检测双(异氰酸苯酯)或双(氨基甲酸酯)反应完全,得到反应液,旋蒸所述反应液至有沉淀析出,加入反溶剂至沉淀析出完全,过滤,固体用所述反溶剂洗涤后干燥,得到一种环四脲分子;
当所述环多脲分子为环八脲分子时,氮气氛围下,将所述双胺中间体S溶于溶剂Ⅲ中得到溶液Ⅲ,将线性双(异氰酸苯酯)溶于溶剂Ⅴ中得到溶液Ⅴ,将溶液Ⅴ加入到溶液Ⅲ中,70~110℃下进行反应,通过薄层色谱分析检测线性双(异氰酸苯酯)反应完全,得到反应液,旋蒸所述反应液至有沉淀析出,加入反溶剂至沉淀析出完全,过滤,固体用所述反溶剂洗涤后干燥,得到一种环八脲分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62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