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一拖二桥驱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3665.7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4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姜泽军;贺飞;廖绍文;李中;方成;郝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易控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2P5/68;H05K5/02;H05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领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82 | 代理人: | 陈士骞 |
地址: | 21329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用一拖二桥驱 控制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一拖二桥驱控制器,属于车用电机控制技术领域;现有技术中的一拖二桥驱控制器体积大、重量大、内部线束布置复杂;本发明的一拖二桥驱控制器包括壳体、主控板、信号转接板、第一驱动板、第二驱动板、散热器、第一全桥驱动器和第二全桥驱动器;采用上下腔室拓扑结构,两路电机控制模块共用水道,有效利用空间,减小控制器体积和重量;采样信号转接板代替大量线束,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用电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拖二桥驱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能源产业和汽车控制技术的更新换代,电动车成为目前的主流方案,电动车零污染、低噪音、能量转换效率高、加速性好等特点成为备受关注的交通运输工具,也成为各大车厂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电机控制器是电动车驱动控制系统的核心之一。
相比于传统的采用单台电机提供动力的方式,一拖二的双电机控制系统的技术是在每一桥上的两个车轮上各布置一台独立的电机,两个车轮分别依靠对应的电机独立驱动,实现分布式驱动,所以双电机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车辆运动灵活性大,传动效率高、动力经济性好,可以节省单台电机驱动所必须的机械传动装置,并且使得整车零部件布局的灵活性大大提高。
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两台控制器分别控制两个电机或两个控制器部件放在一个壳体内。
现有的一拖二控制器存在以下缺点:1、控制器体积大,重量沉,空间利用率低,不利于整车布置和减重;2、控制器内部线束布置复杂,抗干扰能力弱,可靠性低,不便于维护。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及低成本的一拖二电机控制器。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一拖二桥驱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车用一拖二桥驱控制器包括壳体、主控板、信号转接板、第一驱动板、第二驱动板、散热器、第一全桥驱动器和第二全桥驱动器;
所述壳体包括上腔室、下腔室,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之间;
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联通所述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所述信号转接板设置在所述开口内;
所述第一驱动板、所述第一全桥驱动器设置在所述上腔室内;所述第二驱动板、所述第二全桥驱动器和设置在所述上腔室内;
所述主控板设置在所述上腔室或下腔室内。
优选地,所述主控板包括三核芯片,所述三核芯片包括核1、核2、核3,其中所述核1用于实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的协调控制、以及整车的协调控制;所述核2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全桥驱动电路;所述核3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全桥驱动电路。
优选地,所述信号转接板通过一条短线束与所述主控板相连,所述信号转接板上设置有4个相电流传感器,所述信号转接板分别通过一条短线束与所述第一驱动板、所述第二驱动板分别相连;所述第一驱动板用于驱动第一全桥驱动器进而驱动第一电机;所述第二驱动板用于驱动第二全桥驱动器进而驱动第二电机。
优选地,所述第一全桥驱动器和所述第二全桥驱动器紧贴所述散热器两面,同时冷却。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IGBT、电容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高压线分别位于所述上腔室、所述下腔室内。
优选地,所述上腔室左侧放置薄膜电容,所述电容通过叠层母排与第一全桥驱动器连接,同时,所述第一电机的IGBT通过铜排连接至所述壳体上的UVW三相高压接插器;
所述下腔室右侧为薄膜电容,所述薄膜电容通过叠层母排与第一全桥驱动器连接,同时所述第二电机的IGBT通过铜排连接至所述壳体上的UVW三相高压接插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易控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易控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36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