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路板质检通讯系统及通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9569.X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4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强;李强;董志明;杨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G01N21/95;G08B21/24;G08B7/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天诚欣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66 | 代理人: | 张浠娟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路板 质检 通讯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路板质检通讯系统及通讯方法,通讯系统包括:传送带、中控电脑及多个光台,每一光台均设有独立的工位号,光台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镜检工位、制程品检工位、抽检工位、点数分周期工位及扫描录入包装工位,镜检工位及制程品检工位上均设有报警器、智能呼叫器及语音接收器并连接中控电脑。通过在电路板质检车间设置流水线及中控电脑,流水线两侧设置根据检验顺序依次分布的光台,光台连接中控电脑,使各个工位与中控电脑实现通讯,配料员可根据中控电脑显示屏上的工位号当前状态及时为各个工位供料,检验工位也可主动呼叫配料,智能呼叫器及语音接收器实现配料员与检验工位之间的交互,大大提高电路板的检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质检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路板质检通讯系统及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印刷线路板简称软板,其是通过在一种可曲挠的基材表面利用光成像图形转移和蚀刻工艺而制成导体电路图形,双面和多层电路板的表面与内层通过金属化孔实现内外层电气联通,线路图形表面进行绝缘处理。柔性电路板生产出来后需要检测是否合格,需要分析电路板不良位置及不良状况。柔性电路板的检验包括镜检/专检、制程品检(MQC)、成品质检(FQC)、出厂抽检(OQC)、包装出货等多个环节,但并非所有的柔性电路板都需要进行每一项检测,而是根据具体的订单需求进行检验。
传统的柔性电路板检验通常是设置多个检测区对应不同的检验工序,例如在镜检区设置固定若干个固定的镜检工位,在制程品检区设置若干个品检工位,在成品出厂抽检区设置多个出厂检验工位,各个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柔性电路板经镜检后对按良次进行分类,如同一板柔性电路板中所有的电路板单元全部合格或者具有一片不良、两片不良、三片不良、四片不良、五片及五片以上不良等分装在不同的框中,根据订单的具体要求对不同片数的不良品对应派发给不同的处理人员,合格品及符合要求不良片数的则派发给到制程品检区,制程品检区的工作人员再次对产品进行检验,按照合格品及不合格品进行分类,不合格品退回至镜检区或者不良品回收处,合格品派送至成品质检区进行全检,不合格退回,合格品移送至成品出厂抽检区进行抽检,合格后再进行包装出货。在整个检验过程中,产品的转移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搬运,不仅耗费工人的时间和精力,降低检验效率,同时,产品在搬运移载过程中容易因为碰撞或者摇晃等因素导致电路板新的不良,且自动化程度低,实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自动化程度的电路板质检通讯系统及通讯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路板质检通讯系统,包括传送带、设置在传送带线头一侧的中控电脑及设置在传送带两侧的多个光台,每一光台均设有独立的工位号,所述光台包括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一镜检工位、至少一制程品检工位、至少一抽检工位、至少一点数分周期工位及至少一扫描录入包装工位,其中,各镜检工位及各制程品检工位上均设有一报警器、一智能呼叫器及一语音接收器,所述中控电脑设有语音播报器及显示屏,各光台的报警器、语音接收器及智能呼叫器连接中控电脑。
进一步,每一抽检工位上安装有一触控液晶终端控制器,触控液晶控制器通过高清接口及高清线连接各个制程品检工位的语音接收器。
进一步,所述智能呼叫器包括正常生产按钮、即将待料按钮及待料按钮。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质检通讯系统还包括抽检控制电脑,每一抽检工位上设置有连接抽检控制电脑的触控屏幕,抽检控制电脑连接各个制程品检工位的语音接收器,各触控屏幕上显示有各个镜检工位及各制程品检工位的工位号,选中工位号后,相应的工位收到语音提醒。
进一步,所述制程品检工位的智能呼叫器上设有品质异常指示灯,品质异常指示灯连接触控液晶终端控制器。
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电路板质检通讯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95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绳头拉力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削笔机的进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