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维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8085.3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3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丽 |
主分类号: | H01M50/242 | 分类号: | H01M50/242;H01M50/249;H01M10/48;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H01M10/6551;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组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维稳装置,通过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卡接有电池,电池的外表面直接与导热金属板相接触。使得电池在运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度能够通过导热金属板传递给传热片,由于传热片插入到热感条的内部,并且热感条的材质为一种体积与温度呈正比的软质材料,使得当某个电池的温度过高时热量会通过导热金属板传递给传热片,并使得热感条的温度同步升高,此时热感条的体积增大使得与该电池靠近的散热套内部的通道变窄,使得冷却液在通过散热套内部变窄的区域时流速能够增大,从而使得单位时间内该区域散热能力增强,从而对温度过高的电池实现降温,避免了电池供电过程中温度过高易发生自燃爆炸的危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维稳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不再以传统的化石燃料最为主要的动力来源,现阶段最为常见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为电动汽车,并且目前电动汽车已经有了很好的普及,需要的汽车制造企业都在向电动汽车这一行业进行扩展,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位于汽车底盘上方的几个电池组,为了在一定的面积内安装更多的电池组,电池的安装密度会维持在较高的范围内,导致电池的供电的时内部积热较为严重,便会在电池组之间安装散热装置,通过流动的冷却液来讲电池供电产生的热量带走,起到降温的作用,这也是目前适用范围最广的散热手段。
但是这种散热的手段也缺乏一定局限性,由于电池自身的温度越高其导通性越好,但是自身的安全性能也会下降,所以对电池的降温并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同时使电池的导通性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范围内,从而使续航也能够得到保障,而目前市面上对电池的降温不会进行限制,容易使电池的过低导致导通性受到影响,并且现有的汽车缺乏对电池的加热功能,导致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储电能力受到影响,对此,本申请文件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维稳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维稳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维稳装置,具备对温度较高电池能够专门降温的优点,解决了对电池降温时不会使其他电池温度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维稳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腔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散热装置Ⅰ,所述外壳两端且靠近一侧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供电装置且供电装置的一侧与散热装置Ⅰ相接触,所述外壳内腔位于中间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散热装置Ⅱ的两侧与供电装置相接触,所述散热装置Ⅱ的结构与散热装置Ⅰ相同,所述散热装置Ⅰ的一端规定安装有U型连通管且U型连通管的一端与散热装置Ⅱ相连接,所述散热装置Ⅰ与散热装置Ⅱ通过U型连通管的连接构成一个整体且该整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流入管和流出管,收缩流入管和流出管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分布在散热套一端且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上,所述流入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加热器,所述流出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流量检测器,所述加热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恒流供液器。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Ⅰ包括散热套,所述散热套的材质为软质橡胶,所述散热套的一端开设有流通孔且流通孔的一端与U型连通管固定连接,所述U型连通管通过流通孔与散热套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散热套的一侧开设有导热槽且该导热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金属板,所述导热金属板的材质为导热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所述散热套一侧且位于导热金属板两侧的位置上设置有凸台,并且由于散热套的材质为软质橡胶,所述导热金属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散热套内腔的顶部和底部相贴合,所述导热金属板一侧且靠近两端内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传热片,所述导热金属板的另一侧与供电装置相接触,所述散热套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热感条且传热片插入到热感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热感条的材质为一种体积与温度呈正比的软质材料。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Ⅱ的结构与散热装置Ⅰ相似且运行方式与散热装置Ⅰ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丽,未经华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80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CEACAM5纳米抗体
- 下一篇:一种钛钼锆系亚稳β钛合金表面改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