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压循环动力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7747.5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克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克祥 |
主分类号: | F15B11/06 | 分类号: | F15B11/06;F15B11/08;F15B15/06;F15B15/04;F15B13/04;F15B13/044;F15B1/027;F15B1/08;F15B21/00;F15B21/048;F15B21/14;F16H19/04;F16H2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元良 |
地址: | 3252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循环 动力 机构 | ||
1.气压循环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存气罐(1),所述存气罐(1)与补偿气泵(4)连接,所述存气罐(1)的第一出气嘴(2)通过气管(6)与电磁阀(8)连通,所述气管(6)上设置有开关(5),所述电磁阀(8)上的第一气口(9)对应地与气缸(11)上的第二气口(10)连通,所述气缸(11)与动力输出组件连接,所述电磁阀(8)上还设置有第三气口(7),所述第三气口(7)通过增压组件与存气罐(1)的进气口(2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循环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包括第一齿轮(16),所述气缸(11)一端的活塞杆与第一齿条(12)连接,所述第一齿条(12)与第一齿轮(16)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6)与第二齿轮(18)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齿轮(18)上配装有单向轴承(17),所述第二齿轮(18)作为动力输出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循环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口(7)与回气罐(21)连通,所述回气罐(21)通过增压组件与存气罐(1)的进气口(2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循环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1)的活塞杆上还连接有第二齿条(25),所述第二齿条(25)与第四齿轮(26)啮合,所述第四齿轮(26)与第五齿轮(28)同轴设置,所述第五齿轮(28)上配装有单向轴承(17),所述第五齿轮(28)作为动力输出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压循环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1)为双向气缸,所述双向气缸具有两个活塞杆,所述第一齿条(12)与其中一个活塞杆连接,第二齿条(25)与另一个活塞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循环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12)上设置有感应杆(14),在所述感应杆(14)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前感应器(13)和后感应器(15),前、后感应器与电磁阀(8)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循环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包括动力轮,所述气缸(11)的缸体铰接在架板(33)上,所述气缸(11)的活塞杆偏心地铰接在动力轮(34)上,靠近所述动力轮(34)设置有转动检测组件,所述转动检测组件与电磁阀(8)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循环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检测组件包括感应器(36),所述动力轮(34)上设置有与所述感应器(36)配合的感应块(3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循环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为增压泵(22)。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循环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增压电磁阀(37)和增压气缸(38),所述存气罐(1)与增压电磁阀(37)的进气端连通,所述增压电磁阀(37)上的两个第四气口分别与增压气缸(38)上两个对应的第五气口连通,所述增压电磁阀(37)上还具有第六出气口(41),所述第六出气口(41)通过单向阀与回气罐(21)连通,所述增压气缸(38)的活塞杆与打气筒(39)的活塞(40)连接,所述回气罐(21)的出气端通过单向阀与打气筒(40)连通,所述打气筒(40)的出气端通过单向阀与存气罐(1)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克祥,未经林克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7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