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震爬楼越障装置及轮椅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5256.7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6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超;郭安福;贺业林;朱振琪;吴越;李永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聊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5/04 | 分类号: | A61G5/04;A61G5/06;A61G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武博 |
地址: | 25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震爬楼 越障 装置 轮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震爬楼越障装置及轮椅,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底板、平衡机构和行走减震机构,底板作为支撑主体;平衡机构包括水平固定板,水平固定板与底板之间安装多组能够使水平固定板沿轴线旋转和/或沿轴线方向上下移动的调节机构,以使水平固定板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行走减震机构包括履带,履带内侧由三个端部安装有动力齿轮组的动力轴支撑形成三角形结构;位于底板两侧的动力轴为主动力轴,位于底板上方的动力轴为从动力轴,且两个主动力轴之间连接减震机构。本发明在行驶过程中碾压到障碍物时不会出现过大的颠簸,能够充分保证载体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型交通载重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震爬楼越障装置及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主要用于伤员、病员、残疾人居家康复、周转运输、就诊、外出活动,是重要的移动工具,轮椅它不仅满足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更重要的是方便家属移动和照顾病员,使病员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发明人发现,在使用轮椅的过程中,路面的坑洼不仅会影响乘坐人员的舒适度,而且对于一些较深的凹陷地面会使部分电动轮椅直径较小的轮子卡住,无法移动,必须借助多人才能将轮椅从凹坑内挪出。在具有医护人员陪同时,能够及时观察前方路面,推动轮椅绕开坑洼路面,但在病人自行活动时,由于视野受限,往往不能有效的观察到前方的情况,以致于接近凹坑时才能发现,而此时选择绕开坑洼非常费力;并且有些凹坑无法绕过,只能选择换条路线或需求帮助,对于病人的自行活动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由于障碍物高度不同,不同的道路分布着不同情况的障碍物,比如马路牙子和台阶具有不同的高度,我国各地不同楼梯的规格不一,固定规格的爬楼装备难以应对所有规格的楼梯台阶。有些较高的障碍传统的越障轮无法通过。在行驶过程中道路上可能会有石块等障碍物,倘若没有观察到,轮椅车轮碾上去会引起轮椅主体巨大的颠簸,速度快时甚至会引发侧翻,十分危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震爬楼越障装置及轮椅,在行驶过程中碾压到障碍物时不会出现过大的颠簸,能够充分保证载体运行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震爬楼越障装置,包括:
底板,作为支撑主体;
平衡机构,包括水平固定板,水平固定板与底板之间安装多组能够使水平固定板沿轴线旋转和/或沿轴线方向上下移动的调节机构,以使水平固定板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行走减震机构,包括履带,履带内侧由三个端部安装有动力齿轮组的动力轴支撑形成三角形结构;位于底板两侧的动力轴为主动力轴,位于底板上方的动力轴为从动力轴,且两个主动力轴之间连接减震机构。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传导杆,传导杆一端通过万向轴结构与水平固定板底部连接,另一端通过传动板连接驱动模组。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驱动模组包括用于驱动传动板旋转以使传导杆上下移动的第一电机、用于驱动调节机构绕其轴心转动的第二电机。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传动板有两个,且关于传导杆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第一电机下部。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减震器、设于第一减震器一侧的第一减震板组件、设于第一减震器另一侧的第二减震板组件;
所述底板中心安装有与动力轴平行的中心轴,中心轴与从动力轴之间连接第二减震器。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从动力轴与其中一个主动力轴的动力齿轮组外侧通过导轨板件相连;导轨板件与从动力轴的连接端开有导向槽;
所述底板与主动力轴之间通过三角稳定结构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聊城大学,未经聊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52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