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厚度精度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94565.2 | 申请日: | 2021-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唐梦霞;周三保;陈俊;张龙超;田维兵;王羿;龚慧;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6/00 | 分类号: | C21D6/00;C21D11/00;C21D9/00;B21C4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东梅 |
| 地址: | 615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高强 冷轧 双相钢 厚度 精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厚度精度的方法,层流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空冷后段水冷,水冷开始温度≥先共析铁素体的相变开始温度;且卷取工序的卷取温度≤先共析铁素体的相变结束温度。采用上述方法能够使先共析铁素体在较高冷速下相变,极大地缩短了铁素体中的碳向过冷奥氏体转变的量,降低了过冷奥氏体的淬透性,从而降低了卷取后应力诱导相变的发生,从而提高冷轧双相钢厚度精度;同时前段空冷增大了奥氏体的晶粒尺寸,降低了热轧带钢的屈服强度,可抵消部分后段先共析铁素体区水冷产生的增量,从而提供冷轧轧制通过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高强冷轧双目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厚度精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如780MPa级冷轧双相钢,作为第一代先进高强汽车钢的典型钢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结构件和加强件,能够使原材料的重量减轻30%以上,且显著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但是超高强冷轧双相钢的合金含量高、相变过程复杂,热轧后组织均匀性差,导致冷轧后厚度会出现周期性的拨动。冷轧厚度周期波动是因在热轧带钢在卷取后发生了相变,卷取后的热轧带钢以卧卷状态进行运输,在自重的作用下钢卷周向上各点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而过冷奥氏体是极不稳定的组织,除了因温度变化会发生组织转变外,还会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组织转变;例如拉应力或单向压应力会促进过冷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或马氏体,而多向压应力则会阻碍过冷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或马氏体。由于卧卷状态的钢卷周上各点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故会导致各点组织转变的程度不同,使得冷轧时变形抗力也就不同,最终在冷轧AGC的调节下表现为厚度周期性波动,该周期即对应为钢卷周长。而冷轧后厚度周期性拨动的双相钢,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严重阻碍了该系列产品的推广与应用。请参见图4-6。
因此,如何避免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厚度的周期性波动,提高厚度的精度,是现阶段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厚度精度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避免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厚度的周期性波动,提高厚度的精度,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一种提高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厚度精度的方法,双相钢的轧制工艺包括板坯切割工序、层流冷却工序和卷取工序;
所述层流冷却工序的前段采用空气冷却的方式,后段采用水冷却的方式;
所述层流冷却工序后段的水冷开始温度≥先共析铁素体的相变开始温度;
且所述卷取工序的卷取温度≤先共析铁素体的相变结束温度。
优选的,所述的提高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厚度精度的方法,水冷冷却速率≥50℃/s。
优选的,所述的提高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厚度精度的方法,板坯切割的长度范围为8-10m。
优选的,所述的提高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厚度精度的方法,所述双相钢的热轧厚度范围为2.0-6.0mm。
优选的,所述的提高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厚度精度的方法,所述双相钢的冷轧厚度范围为0.8-2.5mm。
优选的,所述的提高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厚度精度的方法,所述双相钢包括780MPa级冷轧双相钢、980MPa级冷轧双相钢和1180MPa级冷轧双相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45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