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艾普拉唑关键中间体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92452.9 | 申请日: | 202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4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丁永真;李维华;刘真豪;王江淮;胡家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高准医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403/04 | 分类号: | C07D40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31325 | 代理人: | 王函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普拉 关键 中间体 吡咯 巯基 苯并咪唑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艾普拉唑关键中间体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的制备方法,其中,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由2‑硝基‑1,4‑苯二胺即中间体Ⅶ在溶剂中,加入酸和碱,制得2‑硝基‑4‑(1H‑吡咯‑1‑基)苯胺即中间体Ⅵ;步骤2:将中间体Ⅵ加入到反应溶剂中混合,加入还原剂二氧化硫脲和催化剂氢氧化钠后反应,得到4‑(1H‑吡咯‑1‑基)苯‑1,2‑二胺即中间体Ⅴ;步骤3:将中间体Ⅴ加入反应溶剂中混合,加入碱和CS2后反应得到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该方法不仅工艺路线简单,还能降低成本,利于工业化生产,用此方法生产的化合物很容易得到满足药典要求的艾普拉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艾普拉唑关键中间体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艾普拉唑为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口服吸收后,代谢转化为其活性产物雌黄酰胺,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在H+/K+ATP酶上,从而达到抑制中枢或外周的胃酸分泌;
艾普拉唑(laprazole)(I)化学结构为苯并咪唑类结构,这类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该药物由韩国一洋药品株式会社研发,中国丽珠集团率先上市;
然而该药物在现有合成工艺中,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Ⅲ)是合成艾普拉唑的重要中间体,然后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得到艾普拉唑,合成路线如下:
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Ⅲ)的合成工艺有诸多缺陷,收率低,环境不友好等;
本发明在基于以上现有合成技术上路线重新选择,工艺进行优化具体包括溶剂的选择、物料配比、还原剂的选择等,关键中间体苯并咪唑类结构的合成方法,不光要考虑原料易得,产品质量可控,也要从放大生产出发,综合考虑,包括后处理、环境友好等角度考虑。
大韩民国专利179401号,采用如下路线为制备方法:
该方法用2-巯基-5-氨基苯并咪唑(Ⅳ)为起始物料,在四氯化钛的作用下和丁二醛发生关环反应,该制备方法不光收率低(约21%)、纯度低、丁二醛价格较贵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等缺点,在反应的过程中还要用到危险试剂四氯化钛,环境污染较大。
中国专利CN101602758A公开一种制备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Ⅲ)的方法,如下式所示:
此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缺点仍是很多,主要由以下方面:反应产生大量红棕色的固体,溶解性很差,包裹部分产品,分离纯化困难。文献给出收率为85%,经过多次重复收率仍旧为50%左右。产品颜色为棕色固体,脱色和重结晶都很难去除,不利于工业化生产。用此方法生产艾普拉唑,得不到合成的产品。
中国专利CN104650039A公布了一种新的合成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Ⅲ)的方法,如下式所示:
该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改进,但是缺点依然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1.专利中第一步用到,二氯甲烷和水作溶剂,两相反应,不利于反应进行,文献中给出反应时间6小时,经过多次重复该反应需要48小时,起始物料仍有剩余;2.专利中用到多种还原方法进行尝试,如氯化亚锡、保险粉、钯碳等诸多还原剂,说明这些方法都有缺陷,如后处理麻烦,金属催化剂昂贵,产生大量等,这些方法都是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研究阶段;3.多次重复专利的方法,无法得到满足药典要求的艾普拉唑。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高准医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高准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24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