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胎硫化装置及硫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86630.7 | 申请日: | 2021-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3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赵瑞青;许延红;张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美(山东)橡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D30/06 | 分类号: | B29D30/06;B29C33/04;B29C33/10;B29C35/04;B29C35/00;B29L30/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牛文忠 |
| 地址: | 25733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硫化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属于轮胎成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轮胎硫化装置,包括中心机构、胶囊、供气系统、排气系统及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循环管道、循环泵及高频加热设备,所述循环管道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进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排气管道相连通。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中的循环系统能够在硫化加热过程中避免胶囊内形成冷凝水,使硫化胶囊上、下面及上、下夹具温升稳定且温差减小,使胶囊内部的气体温度更为稳定,使得轮胎各接触面温差减少,胶料的流动性差距减小,动平衡均匀提高,大大提高了轮胎的硫化品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轮胎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硫化装置及硫化方法。
背景技术
轮胎是装配在车辆或各种机械上用于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其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用以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治理超载超限车辆力度越来越大,人们对于轮胎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轮胎硫化工艺作为轮胎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大的工序,是轮胎品质保证的最后一关。目前轮胎硫化工艺多采用蒸汽和氮气组合的方式进行硫化。蒸汽加热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遇冷会形成冷凝水影响温度的变化。硫化结束开合模的过程中胶囊和上下热板的温度都会急剧下降,使得每次硫化都需要重新加热,且新胎胚的温度也较低,这都是蒸汽需要加热的对象,也是其换热源。
轮胎在硫化的过程中下胎侧位置会形成一个低凹,此区域是胶囊内部冷凝水的聚集地,会造成上下温度差异,从而影响轮胎上下硫化的一致性。冷凝水排出方式是控制进、排气阀的定时点排,但是这种方式效率太低,在硫化作业期间内很难将冷凝水全部带走。且冷凝水的形成、存储和蒸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热量交换过程,这极大的影响胶囊内的温度稳定。而且不断的充入新的过热蒸汽是一种能源的浪费,且排出的饱和蒸汽利用率很低,排到大气中对环境更是一种破坏。现有工艺冷凝水的存在无可避免且很难控制,使得轮胎在硫化过程中的品质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轮胎硫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轮胎硫化装置,包括:
中心机构,其包括上夹具和下夹具;
胶囊,其装配于所述中心机构并位于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之间;
供气系统,其包括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连通于所述胶囊的内部;
排气系统,其包括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连通于所述胶囊的内部;
循环系统,其包括循环管道和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的循环泵及高频加热设备,所述循环管道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进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排气管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进气管道,所述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胶囊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排气管道,所述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胶囊与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位于所述循环管道上、所述高频加热设备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所述第三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高频加热设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所述第四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循环泵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上夹具以感测所述胶囊上表面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下夹具以感测所述胶囊下表面的温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轮胎硫化方法,应用如上所述的轮胎硫化装置,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美(山东)橡胶有限公司,未经佳美(山东)橡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66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传导通信装置
- 下一篇:逻辑节点的多维SBP分布式签名决策系统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