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洗发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6432.0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7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涛;田雪虹;孙宁;庄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45D19/10 | 分类号: | A45D19/10;A61H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邓小秀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洗发 机器人 | ||
1.一种卧式洗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揉搓按摩机构和弧形摆臂(3),所述弧形摆臂(3)的两个端部外侧分别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在清洗池(1)上,第一驱动装置可以带动弧形摆臂(3)往返摆动,所述弧形摆臂(3)的两个端部内侧分别对称设有揉搓按摩机构,所述揉搓按摩机构内设有用于引水冲洗头部的清水管道(4)和洗发液输出管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卧式洗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搓按摩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连杆机构、末端执行机构和橡胶手指(6),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连杆机构与末端执行机构连接,末端执行机构与橡胶手指(6)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安装箱(25)设置在弧形摆臂(3)上,由第二驱动装置带动驱动连杆机构的伸展调整运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卧式洗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直流伺服电机运行机构(7)和第二直流伺服电机运行机构(8),所述第一直流伺服电机运行机构(7),包括直流伺服减速马达(18)、减速器(9)和联轴器(10),所述直流伺服减速马达(18)与减速器(9)连接,减速器(9)通过联轴器(10)与驱动连杆机构的伸缩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卧式洗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流伺服电机运行机构(8)与第一直流伺服电机运行机构(7)的构成部件及连接方式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卧式洗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连杆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杆(11)、第二伸缩杆(12)、连接件(13)、第一弧形件(14)、第二弧形件(15)、第一转动销轴(16)和第二转动销轴(17),所述第一伸缩杆(11)一端与第一直流伺服电机运行机构(7)的联轴器(10)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销轴(16)分别与连接件(13)、第一弧形件(14)的中部可转动性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12)的一端与第二直流伺服电机运行机构(8)的联轴器(10)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销轴(17)分别与连接件(13)、第二弧形件(15)的中部可转动性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11)通过第一直流伺服电机运行机构(7)的直流伺服减速马达(18)带动进行伸缩运作,所述第二伸缩杆(12)通过第二直流伺服电机运行机构(8)的直流伺服减速马达(18)带动进行伸缩运作,所述第一弧形件(14)与第二弧形件(15)的两个弧端部分别通过保护箱(26)连接有末端执行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卧式洗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执行机构,包括减速马达(18)、减速齿轮(19)和连轴器(20),所述减速马达(18)固定在保护箱(26)内,所述减速马达(18)与减速齿轮(19)连接,减速齿轮(19)通过轮轴与连轴器(20)连接,连轴器(20)与手指支架(21)上的连接轴连接,所述手指支架(21)上对称设有两个橡胶手指(6),减速马达(18)通过减速齿轮(19)带动手指支架(21)转动,手指支架(21)带动橡胶手指(6)转动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卧式洗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两相步进电机(22)、行星减速器(23)和传动皮带(24),所述两相步进电机(22)通过传动皮带(24)与行星减速减速马达(18)连接,行星减速减速马达(18)通过输出轴与弧形摆臂(3)连接,由两相步进电机(22)带动行星减速器(23)、行星减速器(23)带动弧形摆臂(3)摆动,所述两相步进电机(22)和行星减速器(23)分别通过机座设在清洗池(1)的池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卧式洗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摆臂(3)在使用者的头部顶侧范围的摆动幅度为1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卧式洗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管道(4)的出水口朝向使用者的头部顶侧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卧式洗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洗发液输出管道(5)与设置在安装箱(25)内的洗发液储存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64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联网连接架构
- 下一篇:一种中低温煤热解半焦钝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