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烘炉温度检测电偶安装方法、高炉及烘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4124.4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新;凌志宏;匡洪锋;柏德春;潘伟恩;陈炯;詹开洪;陈萌;邱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24 | 分类号: | C21B7/24;C21B7/16;C21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212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烘炉 温度 检测 安装 方法 | ||
1.一种高炉烘炉温度检测电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炉缸(100)中周向均布有第一铁口导出管(21)和第二铁口导出管(23);所述炉缸(100)设有多个风口,所述炉缸(100)内设有多根烘炉导管,其中,第一风口(31)、第二风口(32)和第三风口(33)均布于所述炉缸(100)的周向,所述第一风口(31)和所述第二风口(32)分别与第一烘炉导管和第二烘炉导管相对应;
所述高炉烘炉温度检测电偶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第一电偶(11)通过所述第一铁口导出管(21)安装至所述炉缸(100)的内部;第二电偶(12)和第三电偶(13)均通过所述第二铁口导出管(23)安装至所述炉缸(100)的内部;
S02、第四电偶(14)通过所述第一风口(31)内的所述第一烘炉导管安装至所述炉缸(100)内部;
第五电偶(15)通过所述第二风口(32)内的所述第二烘炉导管安装至所述炉缸(100)内部;
第六电偶(16)通过所述第三风口(33)安装至所述炉缸(100)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烘炉温度检测电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1中,关于所述第一电偶(11)的安装,通过所述第一铁口导出管(21)进线,并延伸至所述炉缸(100)的中心位置,向上送至距离所述炉缸(100)底部的水平高度为100-200mm的位置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烘炉温度检测电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1中,关于所述第二电偶(12)和所述第三电偶(13)的安装,均通过所述第二铁口导出管(23)进线,且从所述第二铁口导出管(23)伸出后分别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延伸,且均在所述第二铁口导出管(23)的下方1500-2500mm处的位置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烘炉温度检测电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2中,关于所述第四电偶(14)的安装,通过与所述第一烘炉导管对应的风口直吹管的末端窥视孔插入所述第一烘炉导管,从所述第一烘炉导管的孔洞伸出后向上延伸至距离所述第一风口(31)500-1500mm的位置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烘炉温度检测电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2中,关于所述第五电偶(15)的安装,通过与所述第二烘炉导管对应的风口直吹管的末端窥视孔插入所述第二烘炉导管,从所述第二烘炉导管的孔洞伸出后向下延伸至距离所述第二风口(32)1000-2000mm的位置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烘炉温度检测电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2中,关于所述第六电偶(16)的安装,所述第三风口(33)不安装烘炉导管,在临近所述第三风口(33)的烘炉导管上焊接支架,所述支架向所述第三风口(33)方向延伸,并延伸至所述第三风口(33)的中心线;所述第六电偶(16)通过所述第三风口(33)伸入,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炉烘炉温度检测电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氧气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烘炉温度检测电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炉导管包括A型烘炉导管、B型烘炉导管和C型烘炉导管,其中:
所述A型烘炉导管的横向管的长度为所述炉缸(100)直径的0.45~0.50倍,A型烘炉导管的横向管与水平面夹角在125~135°之间;
所述B型烘炉导管的横向管的长度为所述炉缸(100)直径的0.2~0.25倍,B型烘炉导管的横向管与水平面夹角在105~115°之间;
所述C型烘炉导管的横向管的长度为所述炉缸(100)直径的0.13~0.17倍,C型烘炉导管的横向管与水平面夹角在95~105°之间。
9.一种高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的制备方法包括所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高炉烘炉温度检测电偶安装方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炉的烘炉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参数:
将炉缸(100)内的吊盘下降至烘炉导管上方作为所述炉缸(100)的盖板;
所述炉缸(100)内的风量为高炉容量的0.8-0.9倍立方米/分钟;
以第四电偶(14)、第五电偶(15)和第六电偶(16)所测得的温度值作为烘炉温度的标准值;温差为升温曲线的±20℃;
所述炉缸(100)顶部的压力和所述炉缸(100)中间部位的压力在40-50kPa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41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内存完整性保护的方法和内存控制器
- 下一篇:贴合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