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土工程层土自动铺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0211.2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吴琪;刘军;何健;叶坤;姚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0 | 分类号: | E02D1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地址: | 43008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土 工程 自动 铺垫 装置 | ||
1.一种岩土工程层土自动铺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铺垫装置包括车架(1)、铺土装置(2)、传动装置(3)和行走机构(4),所述车架(1)为长条状中空架体,包括方形中空架(100)、设置在方形中空架(100)前端的连接架(101)、设置在方形中空架(100)后端的支撑架(102)和平衡配重(103);在车架(1)的长度方向前后分别设有行走机构(4),并通过行走机构(4)将车架(1)架设在设定高度;
所述铺土装置(2)包括传送带(200)、主动轮(202)、从动轮(203)和多根固定梁(201),所述传送带(200)是由多块条形板(2001)铰链连接而成的板式传送带,相邻两块条形板(2001)之间形成均匀的散土孔(2005),所述传送带(200)与主动轮(202)和从动轮(203)通过带缠绕形成转动配合,多根固定梁(201)分散设置在传送带(200)的上下层之间,并与传送带(200)固定连接,每根固定梁(201)的两端伸出传送带(200);
所述方形中空架(100)的中空区域与传送带(200)的长宽相匹配,所述铺土装置(2)设置在车架(1)的中空区域,传送带(200)置于方形中空架(100)的中空区域,并通过多根固定梁(201)固定架设在车架(1)上,从动轮(203)的从动轮传输轴(204)两端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3)包括固定在车架(1)侧面的传动平台(300)、安装在传动平台(300)上的电机(301)、传动机构(302)、传动箱(306)、安装在传动箱(306)上的蜗轮蜗杆传送机构(304)和传动齿轮组(305),所述蜗轮蜗杆传送机构(304)的蜗杆通过蜗杆轴承(307)转动安装在传动箱(306)上,所述传动齿轮组(305)的每个传动齿轮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在传动箱(306)上,且传动齿轮组(305)的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电机(301)通过电机支座(303)安装在传动平台(300)上,电机(30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节与蜗轮蜗杆传送机构(304)的输入端连接,蜗轮蜗杆传送机构(304)的输出轴通过锥形齿轮(308)与传动齿轮组(305)的动力输入齿轮啮合,传动齿轮组(305)的输出轴与传动机构(302)的动力输入端连接,通过传动机构(302)与铺土装置(2)的主动轮传输轴(205)连接,并由电机(301)带动传送带(200)振动传送铺土;
所述行走机构(4)包括高度调节架(400)和对称设置在高度调节架(400)下部的第一行走支架(402)、第二行走支架(403),在第一行走支架(402)和第二行走支架(403)底部分别设有行走轮(401),所述第一行走支架(402)和第二行走支架(403)上部分别通过横向油缸(404)与高度调节架(400)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架(400)伸缩架,其上端与车架(1)连接,在车架(1)与高度调节架(400)之间设有竖向伸缩油缸(406),并通过竖向伸缩油缸(406)调整高度调节架(400)的伸缩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层土自动铺垫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固定梁(201)的两端分别与方形中空架(100)的长边固定连接,从动轮(203)的从动轮传输轴(204)两端分别通过传输轴座(206)架设在方形中空架(100)上,从动轮传输轴(204)的两端与传输轴座(206)转动连接,主动轮传输轴(205)的一端与传动机构(302)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支座安装在方形中空架(1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层土自动铺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横向油缸(404)的缸体通过油缸固定座(405)固定在高度调节架(400)上,其活塞杆的端部与对应侧的行走支架连接,且两个横向油缸(404)以高度调节架(400)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两个横向油缸(404)的活塞杆伸出方向相反,并在两个横向油缸(404)的作用下调整第一行走支架(402)和第二行走支架(403)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02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