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发动机罩变形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9954.8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6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丘明敏;欧阳晨晖;段珊珊;覃振宗;廖礼平;张健;龙祖荣;江佳峰;石登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00 | 分类号: | B62D65/00;B62D2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陈小娟 |
地址: | 545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变形 预测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汽车发动机罩变形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罩总成模型包括:发动机罩外板、发动机罩内板、车门侧铰链、车身侧铰链、铰链加强板、锁扣加强板以及外板加强板;
所述汽车发动机罩变形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开发设计阶段,获取汽车发动机罩对应的零部件信息;
根据所述零部件信息进行有限元建模,以生成发动机罩总成模型;
基于仿真测试工况控制所述发动机罩总成模型开启至预设角度,以模拟汽车发动机罩开启状态;
在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发罩内板锁扣前端右侧拐角区域建立刚性连接,以模拟人打开汽车发动机罩时,用手掌撑住汽车发动机罩的状态;
分别建立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与所述发动机罩内板、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与所述铰链加强板、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与所述外板加强板以及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与所述锁扣加强板的接触对,以模拟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与所述发动机罩内板、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与所述铰链加强板、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与所述外板加强板、以及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与所述锁扣加强板无沾胶连接的状态;
对所述发动机罩外板进行包边折弯处理,以模拟发动机罩内板和发动机罩外板包边无夹紧状态;
建立包含所述发动机罩总成模型的全部有限元网格的集合,并施加Z向的重力加速度,以模拟汽车发动机罩的受力情况;
所述车身侧铰链与所述车门侧铰链的旋转轴使用杆单元,并放开铰链旋转自由度,所述车身侧铰链的安装孔使用刚性连接,以模拟汽车发动机罩与车身的实际连接情况,以获得目标发动机罩总成模型;
基于预设分析算法计算所述目标发动机罩总成模型的仿真变形量;
根据所述仿真变形量对所述汽车发动机罩进行变形预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变形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仿真测试工况控制所述发动机罩总成模型开启至预设角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汽车发动机罩在实际生产工装过程中的工装问题信息;
根据所述工装问题信息确定所述汽车发动机罩在工装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状态信息、连接情况信息以及受力情况信息;
根据所述变形状态信息、所述连接情况信息以及所述受力情况信息确定仿真测试工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变形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仿真变形量对所述汽车发动机罩进行变形预测,包括:
根据所述工装问题信息确定实测变形量;
根据所述仿真变形量和所述实测变形量进行对标,并根据对标结果确定变形量差值;
在所述变形量差值小于预设差值阈值时,根据所述仿真变形量对所述汽车发动机罩进行变形预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变形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对标结果确定变形量差值,包括:
根据对标结果从所述仿真变形量中选取预设位置对应的目标仿真变形量,并从所述实测变形量中选取预设位置对应的目标实测变形量;
根据所述目标仿真变形量与所述目标实测变形量确定变形量差值。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变形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仿真变形量对所述汽车发动机罩进行变形预测,包括:
根据所述仿真变形量进行优化仿真和工装验证,获得目标结果;
根据所述目标结果确定已优化且通过工装验证的优化方案的最大变形量作为目标值;
将所述目标值作为分析结果指标量;
根据所述分析结果指标量生成开发设计阶段的变形评价系统,并根据所述变形评价系统对所述汽车发动机罩进行变形预测。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变形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分析算法为Abaqus非线性算法;
所述基于预设分析算法计算所述目标发动机罩总成模型的仿真变形量,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发动机罩总成模型中各零部件对应的目标零部件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零部件信息确定各零部件对应的材料应力-应变曲线非线性信息、几何非线性信息以及接触非线性信息;
根据各零部件对应的材料应力-应变曲线非线性信息、几何非线性信息以及接触非线性信息通过Abaqus非线性算法计算所述目标发动机罩总成模型的仿真变形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99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方法
- 下一篇:含可中断负荷的独立微网综合资源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