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框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中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2675.9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2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法;每凯;陈海涛;叶志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溪河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H05K7/18;H05K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新南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4 | 代理人: | 周雷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方法 电子设备 | ||
1.一种中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提供若干铝条;
将所述若干铝条间隔设置围成带有缝隙的矩形边框;
CNC加工所述边框的外周面以在所述缝隙两侧的铝条上形成凹槽,并镭雕所述凹槽以在所述凹槽内侧形成凹凸结构;
将镭雕后的边框置于压铸模具内,通过压铸处理工艺将熔融铝液注入并充满所述压铸模具的型腔,其中部分熔融铝液固化形成与所述铝条一体成型的中板,剩余部分熔融铝液填充至所述缝隙和凹槽中并固化形成填充铝材,所述填充铝材将若干所述铝条串接在一起且与所述中板一体成型;
CNC加工所述缝隙内的部分填充铝材以及所述缝隙两侧的铝条与所述中板连接处以去除多余部分,剩余所述填充铝材在所述边框的外侧固持所述缝隙和所述缝隙两侧的铝条;
所述CNC加工所述边框的外周面以在所述缝隙两侧的铝条上形成凹槽,包括:
分别CNC加工所述缝隙两侧的第一铝条和第二铝条,在所述第一铝条和第二铝条的外周面形成与所述缝隙相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铝条和第二铝条外周面邻接的顶部分别形成第一避位部和第二避位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自所述边框的外周面向所述中板方向凹陷,所述第一避位部和第二避位部与所述缝隙连通;
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第一避位部向所述第一铝条的底部延伸,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第二避位部向所述第二铝条的底部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NC加工所述边框的外周面以在所述缝隙两侧的铝条上形成凹槽,还包括:
分别CNC加工所述第一铝条和第二铝条,在所述第一避位部上形成第三凹槽,在所述第二避位部上形成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自所述第一避位部向所述第一铝条的底部凹陷,所述第四凹槽自所述第二避位部向所述第二铝条的底部凹陷;
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沿凹陷方向截面形状为T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中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称分布;
和/或,所述第一避位部和所述第二避位部对称分布;
和/或,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对称分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中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NC加工所述边框的外周面以在所述缝隙两侧的铝条上形成凹槽,还包括:
分别CNC加工所述第一铝条和第二铝条,在所述第一铝条的底部形成第三避位部,并在所述第三避位部上形成第五凹槽,在所述第二铝条的底部形成第四避位部,并在所述第四避位部上形成第六凹槽,所述第五凹槽自所述第三避位部向所述第一避位部凹陷,所述第六凹槽自所述第四避位部向所述第二避位部凹陷;
所述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沿凹陷方向截面形状为T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中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凹槽与第三凹槽沿所述边框的边长方向上交错分布,所述第四凹槽与第六凹槽沿所述边框的边长方向上交错分布,所述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对称分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中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第五凹槽以及第六凹槽中各凹槽内部的最大宽度大于开口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溪河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溪河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267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