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塑性双相钢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1638.6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峰;黄海玲;崇鹏;张渊普;陈华强;杜方;胡楠楠;孙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42;C22C38/44;C22C38/50;B22D11/16;C21C5/28;C21C7/00;C21C7/06;C22C33/04;B21B1/46;B21B37/74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滕金叶 |
地址: | 43600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双相钢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高塑性双相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塑性双相钢包含下述质量分数的化学成分:C:0.17~0.23%,Si:0.17~0.37%,Mn:0.50~0.80%,P≤0.020%,S≤0.005%,Cr:0.70~0.95%,Al:0.015~0.025%,Ti:0.010~0.020%,Ni:0.011~0.017%,Cu:0.02~0.03%,Mo:0.001~0.004%,O:0.0015~0.0018%,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所述双相钢的直径为Φ24~100mm,屈服强度850~1000MPa,抗拉强度1000~1150MPa,延伸率14~17.5%,断面收缩率44.5~48%,冲击功60~75J;
该高塑性双相钢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转炉冶炼:出钢温度:1580~1620℃;冶炼终点成分要求:C:0.06%~0.10%,P≤0.020%;在转炉出钢合金化过程中,先加入铝块1.8~2.0kg/t,保证钢水脱氧效果良好;根据合金含量加入适量的硅锰、硅铁;再根据硅锰和硅铁增加的C含量值,计算高碳铬铁和中碳铬铁的加入量;
(2)氩站处理:控制吹氩强度为300~400m3/h,保证钢液面波动,但不允许大翻;吹氩时间为5~8min,保证合金与钢水充分接触、熔化,降低钢水过氧化程度,检测钢液中Al含量为:0.065~0.085%,结束吹氩;
(3)LF精炼:进入精炼炉后,根据钢中Al含量,喂入铝线0.7~1.0m/t,进行沉淀脱氧,将钢液中Al元素含量控制在0.020%~0.030%;精炼后期,钢中各种成分调整到位后,喂入钛线2.5~3.5m/t,将钢中Ti元素含量控制在0.010~0.020%,精炼总时间为40~45min;
(4)连铸:连铸过程中结晶器水流量控制在160±5m3/h,二冷水比水量设定在1.10~1.40L/kg范围内,且结晶器进出水温差5~6℃;另外,钢包保护套管采用氩封保护浇注,减少钢中易氧化元素Al、Ti的烧损;
(5)轧制:轧钢加热炉钢坯在1130~1180℃保温80~100min,使钢中Ti元素充分熔入铁的固熔体中,析出足够的TiN化合物,起到阻止晶粒粗化的作用;轧制时,第一阶段开轧温度1080℃~1150℃,精轧开轧温度960℃~1100℃,精轧终轧温度820℃~900℃;
(6)控制冷却:控冷温度750℃~800℃,冷床保温罩开启角度30°,加快冷床步进速度,保证钢材剪切温度400℃~600℃;钢材及时坑冷,保证Φ50mm及以上规格圆钢入坑温度400℃~600℃,Φ50mm以下规格圆钢入坑温度350℃~500℃,第一时间盖好缓冷盖,缓冷时间≥24h即可起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塑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转炉冶炼:出钢温度:1580~1620℃;冶炼终点成分要求:C:0.06%~0.10%,P≤0.020%;在转炉出钢合金化过程中,先加入铝块1.8~2.0kg/t,保证钢水脱氧效果良好;根据合金含量加入适量的硅锰、硅铁;再根据硅锰和硅铁增加的C含量值,计算高碳铬铁和中碳铬铁的加入量;
(2)氩站处理:控制吹氩强度为300~400m3/h,保证钢液面波动,但不允许大翻;吹氩时间为5~8min,保证合金与钢水充分接触、熔化,降低钢水过氧化程度,检测钢液中Al含量为:0.065~0.085%,结束吹氩;
(3)LF精炼:进入精炼炉后,根据钢中Al含量,喂入铝线0.7~1.0m/t,进行沉淀脱氧,将钢液中Al元素含量控制在0.020%~0.030%;精炼后期,钢中各种成分调整到位后,喂入钛线2.5~3.5m/t,将钢中Ti元素含量控制在0.010~0.020%,精炼总时间为40~45min;
(4)连铸:连铸过程中结晶器水流量控制在160±5m3/h,二冷水比水量设定在1.10~1.40L/kg范围内,且结晶器进出水温差5~6℃;另外,钢包保护套管采用氩封保护浇注,减少钢中易氧化元素Al、Ti的烧损;
(5)轧制:轧钢加热炉钢坯在1130~1180℃保温80~100min,使钢中Ti元素充分熔入铁的固熔体中,析出足够的TiN化合物,起到阻止晶粒粗化的作用;轧制时,第一阶段开轧温度1080℃~1150℃,精轧开轧温度960℃~1100℃,精轧终轧温度820℃~900℃;
(6)控制冷却:控冷温度750℃~800℃,冷床保温罩开启角度30°,加快冷床步进速度,保证钢材剪切温度400℃~600℃;钢材及时坑冷,保证Φ50mm及以上规格圆钢入坑温度400℃~600℃,Φ50mm以下规格圆钢入坑温度350℃~500℃,第一时间盖好缓冷盖,缓冷时间≥24h即可起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未经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163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