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器设备、用于监测驱动器设备的方法和电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1605.1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7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施三保;伍堂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康建峰;杜诚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器 设备 用于 监测 方法 电源 | ||
公开了一种驱动器设备、用于监测驱动器设备的方法和电源设备。该驱动器设备包括控制器;和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包括分压回路和多个驱动器。该分压回路包括下拉电阻和被连接至多个驱动器中的每个驱动器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电阻,其中,下拉电阻和一个或多个对应电阻经由第一节点耦接至电源,并且第一节点耦接至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电子电路的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驱动器的故障监测。
背景技术
通用驱动器(GPD,general purpose driver)用于控制电源板来为负载供电。图1A示出了现有技术GPD的示意性框图。通常,MCU(微控制单元)板提供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来驱动电源板上的功率器件,并且监测来自栅极驱动器板的故障信号。
图1B示出了栅极驱动器板的详细结构。如图1B所示,当栅极驱动器板中的一个或若干个驱动器出故障时,MCU板从I/O(输入/输出)引脚接收来自栅极驱动器板的故障信号。该故障信号是高或低的逻辑电平信号。因此,MCU板无法从故障信号获知是栅极驱动器板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驱动器出故障。另外,MCU板也无法获知连接在驱动器之后的哪个或哪些功率器件出故障。
一种解决方案是使MCU检测来自栅极驱动器板的与驱动器数目相同的故障信号。然而,这会增大系统复杂性,并且由于增加引脚数目而增加了MCU和连线的成本。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公开内容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公开内容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公开内容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器设备,包括:控制器;和驱动模块,其包括分压回路和多个驱动器,分压回路包括下拉电阻和被连接至多个驱动器中的每个驱动器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电阻,其中,下拉电阻和一个或多个对应电阻经由第一节点耦接至电源,并且第一节点耦接至控制器。
优选地,控制器基于从第一节点接收的电压信号来检测多个驱动器各自所在的支路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优选地,控制器基于参考电压和所接收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来检测至少一个出故障的支路,参考电压基于所述驱动器设备的初始化期间、分压回路及多个驱动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第一节点处的电压值。支路出故障包括:在该支路上的驱动器出故障,或者在该支路上的与该驱动器耦接的其他部件出故障,该其他部件例如是功率器件。
优选地,控制器基于参考电压和所接收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之差或差值的预定范围,来检测至少一个出故障的支路。
优选地,控制器中包含一个列表,该列表包括多个驱动器中某一个驱动器所在的支路出故障时在第一节点处的电压值及对应的出故障的支路。
优选地,该列表还包括多个驱动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驱动器所在的支路出故障时在第一节点处的电压值及对应的出故障的支路。
优选地,该列表包含的每个电压值能够在上限电压值与下限电压值之间的预定范围内变化。
优选地,控制器通过基于所接收的所述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查找列表,来确定至少一个出故障的支路。
优选地,一个或多个对应电阻的一端连接到多个驱动器中的相应驱动器的第一端并且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节点,多个驱动器中的相应驱动器的第二端耦接至地。
优选地,连接到多个驱动器中的一个驱动器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电阻的电阻值不同于连接到多个驱动器中的其他驱动器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电阻的电阻值。
优选地,在多个驱动器中的至少一个驱动器所在的支路出故障的情况下,控制器接收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取决于下拉电阻与连接到至少一个驱动器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电阻的并联电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未经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1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