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病原耐药分析和致病性分析用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64671.6 | 申请日: | 2021-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7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严启滔;严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精迅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隆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40 | 代理人: | 李慧 | 
| 地址: | 210024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原 耐药 分析 致病性 检测 装置 | ||
1.一种病原耐药分析和致病性分析用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耐药性分析箱(2)和致病性分析箱(3),所述耐药性分析箱(2)顶部的一侧活动安装有活动盖(4),所述活动盖(4)的顶部通过螺栓(5)与耐药性分析箱(2)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盖(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灯(6),所述耐药性分析箱(2)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机构(7),所述耐药性分析箱(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杆(8)顶端的外部固定套接有固定盘(9),且电动推杆(8)顶端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安装块(10),所述电动推杆(8)顶端的外部螺纹套接有固定环(11),所述安装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透明容器(12),所述透明容器(12)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泳电极(13),且透明容器(12)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电压信号发生器(14);
所述致病性分析箱(3)的顶部卡接有顶盖(15),所述顶盖(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16),所述调节机构(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监控探头(17),所述致病性分析箱(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网板(18),所述网板(18)的顶部放置有培养皿(19),所述致病性分析箱(3)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杀菌机构(20),所述致病性分析箱(3)一侧的顶部固定套接有抽汽管(21),所述抽汽管(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汽罩(22),且抽汽管(2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抽汽泵(23),所述抽汽管(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集汽盒(24),所述集汽盒(2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排汽管(25),所述集汽盒(24)的一侧设置有储能机构(26),所述致病性分析箱(3)内腔的一侧从上到下分别固定安装有湿度感应探头(27)和温度感应探头(28),且致病性分析箱(3)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9),所述致病性分析箱(3)内腔的另一侧从上到下分别固定安装有加湿机构(30)和加热板(31),所述致病性分析箱(3)的底部固定套接有排液管(32),所述排液管(32)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排液阀(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原耐药分析和致病性分析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7)包括外壳(71)、拉曼光谱激发光源(72)和摄像头(73),所述外壳(71)的内部从上到下分别设置有物镜(74)和一号分束镜(75),所述外壳(7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激光扫描器(76)、二号分束镜(77)和透镜(78),所述外壳(71)的内部安装有滤光片(79),且外壳(7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光谱仪(7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病原耐药分析和致病性分析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74)和一号分束镜(75)位于摄像头(73)的上方,所述激光扫描器(76)、二号分束镜(77)和透镜(78)位于拉曼光谱激发光源(72)的上方,所述滤光片(79)位于光谱仪(71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原耐药分析和致病性分析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8)位于检测机构(7)的一侧,且电动推杆(8)的外部通过安装套与耐药性分析箱(2)的内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原耐药分析和致病性分析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11)的底部与安装块(10)的顶部紧密接触,且固定环(11)内部的内螺纹与电动推杆(8)顶端外部的外螺纹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原耐药分析和致病性分析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16)包括防护盒(161),所述防护盒(161)的底部活动套接有齿板(162),所述齿板(162)的底部与监控探头(1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盒(16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163),所述驱动马达(163)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驱动齿轮(164),所述驱动齿轮(164)的外沿与齿板(162)的侧面相互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精迅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精迅分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467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感染标志物智能评估用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