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尘荷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4439.2 | 申请日: | 2021-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4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凝;张晶晶;付祥梅;寇世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诺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4 | 分类号: | G01N15/04;G01N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采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尘荷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车体后任一侧挡泥板,防污采样模块(a),防污采样模块(b),传感器(A),传感器(B)和控制中心,防污采样模块(a)安装在该侧挡泥板前端,另一端连接传感器(A);防污采样模块(b)安装在后端,另一端连接传感器(B);传感器(A)监测的数据作为背景基准值SLa,传感器(B)监测的数据为混合值SLb,控制中心对积尘负荷真实值SLb‑SLa数值进行判定;其中防污采样模块(a)的出气筒管和防污采样模块(b)的进气筒管在安装时位于挡泥板内侧,该两个筒管的纵截面均与轮胎平行,横截面与车轮行进的方向平行。通过本发明可完全解决泥污堵塞,极大提高监测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卫领域,尤其指一种尘荷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摸清道路积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需要对道路进行积尘情况监测。现有的道路积尘负荷监测分为人工法与设备监测两种方式,人工法费时费力,且具有不确定性,容易受到质疑;采用设备监测的大多通过采样车轮后侧卷起的积尘来测定,例如专利“路面积尘负荷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申请号为CN201410535055),然而,设置在轮胎后侧的采样口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极易被轮胎甩起的泥污堵塞,导致进气量不足或完全不进气。
若只在前轮安装,前轮的转向摆动会影响卷起的积尘方向;只在后轮安装,测得的数据会受到前轮卷起的积尘交叉响应,最终影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高效完成积尘负荷监测,同时避免泥污,积雪等堵塞管径的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尘荷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尘荷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车体后任一侧挡泥板,防污采样模块(a),防污采样模块(b),传感器(A),传感器(B)和控制中心,防污采样模块(a)安装在该侧挡泥板前端,另一端连接传感器(A);防污采样模块(b)安装在该挡泥板后端,另一端连接传感器(B);传感器(A)监测的数据作为背景基准值SLa,传感器(B)监测的数据为混合值SLb,控制中心与传感器(A)和传感器(B)连接,定期接收传感器(A)和传感器(B)上传的背景基准值SLa和混合值SLb,控制中心对积尘负荷真实值SLb-SLa数值进行判定;其中防污采样模块(a)的出气筒管和防污采样模块(b)的进气筒管在安装时位于挡泥板内侧,该两个筒管的纵截面均与轮胎平行,横截面与车轮行进的方向平行。
优选的,若控制中心判定SLb-SLa≤0,则输出数据为0,认为此路段无道路扬尘;若SLb-SLa0则输出数据SLb-SLa为此路段的积尘负荷值。
优选的,防污采样模块(a)与防污采样模块(b)的构造呈“工”字型 ,包括出气筒管和进气筒管,中间通过一个筒管连通,在中间筒管上方开设一个孔口,孔口上端延伸出一段筒管,作为传感器采样口;或者防污采样模块(a)与防污采样模块(b)的构造呈“T”字型 ,第一筒管侧面中间位置开孔连接第二筒管,第二筒管上方开设一个孔口,孔口上端延伸出一段筒管,作为传感器采样口。
优选的,传感器采样口安装后处于挡泥板的外侧,且开口朝上。
优选的,筒管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型或方型。
优选的,筒管均为防腐蚀、非易碎材质。
优选的,安装防污采样模块(a)和防污采样模块(b)_时需在挡泥瓦上开孔,开孔高度距离地面高度为轮胎直径的三分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诺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诺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44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