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粘性保湿固体胶粘剂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3131.6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3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罗阳;杨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健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9/02 | 分类号: | B29C39/02;B29C39/38;B29C39/36;B29C65/56;B24B19/00;B24B4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性 保湿 固体 胶粘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粘性保湿固体胶粘剂制备方法,其使用一种高粘性保湿固体胶粘剂制备装置,该高粘性保湿固体胶粘剂制备装置包括外冷单元和成型机构,所述的外冷单元安装在已有地面上,外冷单元的上端设置有成型机构,本发明采用组合式结构的设计理念进行高粘性保湿固体胶粘剂制备,设置的外冷单元可实现环向水冷却,以致可提高冷却成型的速度和质量,设置的成型机构于成型外壳的基础上又可实现自主推料,以致可提高人工拾取外壳的整体便利程度,进而提高整体工作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黏剂生产领域,特别涉及的一种高粘性保湿固体胶粘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口红胶,也称固体胶、胶棒,一种只能黏纸张但不太容易黏紧的胶水,好处是携带方便、不会沾染手指,而且可以重复黏贴,它最大的特征在于黏纸张的时候纸并不会皱掉,口红胶因为含水量少也会很快就干掉,是很受欢迎的学校和办公用品,其通常是以聚乙烯醇、醋酸乙烯树脂等一种或多种高分子材料作为胶黏剂,脂肪酸盐作为赋形剂,甘油、丙二醇、乙二醇等为保湿抗冻剂,水为溶剂,在70℃至90℃的环境中反应得到混合料,混合料于模具内灌装冷却后制得的固体胶黏剂,但在固体胶制备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1、固体胶模具于成型过程中接受的外部冷却处理程度较低,且外部冷却的范围较窄,因而模具的整体冷却速度较慢,且成型质量受到影响,同时模具与其成型结构完全接触的情况下,人工拾取模具的整体效率较低;
2、采取组合式的成型结构进行模具成型时,成型结构衔接处的紧密程度较低,以致发生间歇溢料的现象的几率较高,同时成型的模具表面的光滑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粘性保湿固体胶粘剂制备方法,其使用一种高粘性保湿固体胶粘剂制备装置,该高粘性保湿固体胶粘剂制备装置包括外冷单元和成型机构,采用高粘性保湿固体胶粘剂制备装置进行高粘性保湿固体胶粘剂制备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S1、模具固定就位:通过人工方式使中间轴与轴凹槽之间完成连接,圆台位于导板的内部中心,然后通过电动滑块带动半圆模板相向运动,直至半圆模板之间构成整圆结构;
S2、灌注成型:通过灌注机向芯轴与半圆模板之间的空隙内注入成型料;
S3、同步冷却:通过进水管向成型柜内注入冷却水,冷却水可起到环向冷却的作用,待外壳冷却固型之后,冷却水通过出水管输送至承接工具内;
S4、成型外壳取料:待成型料冷却成型即外壳成型后,通过电动滑块带动半圆模板复位,然后通过电动推杆向上推动芯轴与外壳至最大限度处,随后通过人工方式逐个拾取外壳;
S5、固体胶棒成型:外壳成型的同时通过灌注技术成型固定胶棒的内芯,然后组装内芯与外壳,随后向内芯与外壳组装件内灌装胶黏剂、赋形剂、保湿剂和水的混合料,混合料冷却后制成固定胶。
所述的外冷单元安装在已有地面上,外冷单元的上端设置有成型机构。
所述的外冷单元包括工作台、成型柜、进水管、出水管和导板,工作台的上端前后对称安装有成型柜,成型柜的左右两端中部对称开设有一号通孔,成型柜左端的一号通孔内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安装有进水管,成型柜右端的一号通孔内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安装有出水管,成型柜的内底壁从左往右等距离安装有导板,导板为圆环结构,通过成型机构进行固体胶棒的外壳成型的同时,通过进水管向成型柜内注入冷却水,冷却水可起到环向冷却的作用,待外壳冷却固型之后,冷却水通过出水管输送至承接工具内,下一轮的外壳成型时,注入新的冷却水,而先前使用的冷却水则处于回复其原有水温的状态,以便进行重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健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健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31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智能手表环境光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