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进风舱及应用其的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842.X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2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先;王靖欢;梁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航天宇长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7/00 | 分类号: | B64C7/00;B64D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11359 | 代理人: | 曹玲柱;王冬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进风舱 应用 无人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进风舱及应用其的无人机。该散热进风舱中,舱外罩的外侧底面呈流线型向后方延伸且尾部平缓上收,可以完全包裹住内部的散热进风道与散热器,并对机身后部进行整流,起到减阻的效果。此外,本发明还通过对附面层分流机构等的独特设计,能够达到保证散热进风道内气体流速稳定,提升进风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气动布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进风舱及应用其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低速无人机是无人机中的一个品类,其具有高升阻比、高升限、长航时、大载荷能力等特点。这类无人机多采用推进式布局,将动力系统布置在机身后部,任务载荷布置在机头处,有利于重心的配平与武器的挂载。
然而,对于动力系统后置的无人机而言,机身主体尾部的流场很复杂,容易出现气流分离与不稳定流动。此时,采用传统的散热进风舱经常导致飞行阻力增加,全机的飞行性能与安全性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如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进风舱。该散热进风舱包括:舱外罩,其内侧围出散热进风道,其外侧底面呈流线型向后方延伸且尾部平缓上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舱外罩的外侧底部曲面按以下三种方式的其中之一生成:按引导曲线1和引导曲线3生成;按引导曲线2和引导曲线3生成;按引导曲线1、引导曲线2和引导曲线3所生成:
引导曲线1,为舱外罩前部横截面的引导曲线,其方程如下:y=Ax2+Bx+C,其中,0.0023≤A≤0.0027,-0.2≤B≤-0.1,C取实数;
引导曲线2,为舱外罩中部横截面的引导曲线,其方程如下:y=Dx2+Ex+F,其中,0.0023≤D≤0.0029,-0.25≤E≤-0.15,F取实数;
引导曲线3,为舱外罩纵向延伸的引导曲线,其方程如下:y=Gx2+Hx+I,其中,0.00018≤G≤0.00021,-0.06≤H≤-0.04,I取实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进风道为S型的扩张风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进风道包括:上进风道和下进风道,两者均为S型的扩张风道;其中,所述上进风道和下进风道两者的入口面积与出口面积的面积比均介于:1:1.2~1:1.7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进风道和下进风道两者均呈扁平结构;所述上进风道入口截面的长宽比介于:3:1~4:1之间;所述下进风道的入口截面的长宽比介于:4:1~5:1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附面层分流器,形成于所述舱外罩的上部,其迎风侧形成分流尖部,所述分流尖部沿散热进风道进风方向向左右两侧延伸并平滑过渡至所述舱外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沟槽分流结构与所述舱外罩一体成型,所述附面层分流器的左右两侧呈倒圆角向舱外罩过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附面层分流器的纵向厚度介于40mm~80mm之间,所述倒圆角的半径介于20mm~50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航天宇长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航天宇长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8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