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进风舱及应用其的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842.X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2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先;王靖欢;梁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航天宇长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7/00 | 分类号: | B64C7/00;B64D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11359 | 代理人: | 曹玲柱;王冬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进风舱 应用 无人机 | ||
1.一种散热进风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外罩,其内侧围出散热进风道,其外侧底面呈流线型向后方延伸且尾部平缓上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进风舱,其特征在于:
引导曲线1,为舱外罩前部横截面的引导曲线,其方程如下:y=Ax2+Bx+C,其中,0.0023≤A≤0.0027,-0.2≤B≤-0.1,C取实数;
引导曲线2,为舱外罩中部横截面的引导曲线,其方程如下:y=Dx2+Ex+F,其中,0.0023≤D≤0.0029,-0.25≤E≤-0.15,F取实数;
引导曲线3,为舱外罩纵向延伸的引导曲线,其方程如下:y=Gx2+Hx+I,其中,0.00018≤G≤0.00021,-0.06≤H≤-0.04,I取实数;
其中,所述舱外罩的外侧底部曲面按以下三种方式的其中之一生成:按引导曲线1和引导曲线3生成;按引导曲线2和引导曲线3生成;按引导曲线1、引导曲线2和引导曲线3所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进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进风道为S型的扩张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进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进风道包括:上进风道和下进风道,两者均为S型的扩张风道;
其中,所述上进风道和下进风道两者的入口面积与出口面积的面积比均介于:1:1.2~1:1.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进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道和下进风道两者均呈扁平结构;
所述上进风道入口截面的长宽比介于:3:1~4:1之间;所述下进风道的入口截面的长宽比介于:4:1~5: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进风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附面层分流器,形成于所述舱外罩的上部,其迎风侧形成分流尖部,所述分流尖部沿散热进风道进风方向向左右两侧延伸并平滑过渡至所述舱外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进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分流结构与所述舱外罩一体成型,所述附面层分流器的左右两侧呈倒圆角向舱外罩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进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附面层分流器的纵向厚度介于40mm~80mm之间,所述倒圆角的半径介于20mm~50mm之间。
9.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主体;
动力系统,容置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后部;以及
散热进风舱,为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进风舱,固定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后部的下方;
其中,所述散热进风舱的散热进风道的入口朝向所述机身主体的机头方向,其出口通过散热器连通至所述动力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进风舱还包括:附面层分流器,形成于所述舱外罩的上部,其迎风侧形成分流尖部,在所述散热进风舱和机身主体之间形成分流沟槽;
其中,所述附面层分流器的纵向厚度L满足:T×1%≤L≤T×2%,其中,T为所述散热进风道入口前方的机身主体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航天宇长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航天宇长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84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