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尾气余热回收与电晕净化零能耗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60283.0 | 申请日: | 2021-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3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韩铠轩;赵稀;胡寅逍;胡天辰;孙赵轩;张馨心;彭紫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1N3/01;H02N11/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韩天宇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尾气 余热 回收 电晕 净化 能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尾气余热回收与电晕净化零能耗装置,在壳体内设置电晕发生器,在壳体外设置温差发电片和散热模块,壳体将热量传递给温差发电片热端,散热模块则实现对温差发电片冷端的低温控制,保持发电温差;发电电压驱动电晕发生器工作,使得有害气体发生化学及电离电解反应,进一步放热,从而实现尾气净化与反应热循环利用,达到热‑电及电‑热转换相互正反馈,使余热回收与尾气净化有机一体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尾气余热回收与电晕净化零能耗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如何使能源得到高效利用以及节能减排愈发成为世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汽车其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汽车尾气对大气的严重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因此,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燃油汽车发动机的排气压力大,温度高,排气温度可达800℃。研究成果显示,高温尾气带走了40%左右燃油能量,能量浪费十分严重;同时,数以亿计的汽车过量的热排放也日渐成为城市热岛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之一,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此外,汽车尾气里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其污染性对环境及大气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其分子化学能同样有可回收性。综合考虑二者,若能将温差发电和尾气净化进行“有机结合”,并形成一个能量转换再利用的闭环系统,便可实现在净化尾气的同时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的目标。
故,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需要一种利用温差发电和电晕净化之间的热电及电热转换原理,可安装在汽车排气管特定位置的一体化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辆尾气余热回收与电晕净化零能耗装置,利用Seebeck效应回收尾气余热进行温差发电,并制造80kV高压电晕,电解净化尾气中污染气体,融入二重热—电闭环正反馈,使温差发电与电晕净化相辅相成,成为高度协同的有机整体。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尾气余热回收与电晕净化零能耗装置,包括前管、尾管、壳体、导热模块、电晕发生器、发电模块、散热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壳体采用导热材质制成、为空心正n棱柱,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包含第一端壁、第二端壁和n个侧壁;所述第一端壁中心、第二端壁中心均设有通孔;
所述前管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前管和所述壳体在第一端壁的通孔处同轴密闭固连,用于将汽车尾气导入至壳体内;
所述尾管和所述壳体在第二端壁的通孔处同轴密闭固连,用于将处理后的尾气排出至外界;
所述导热模块包含m个导热翅片,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所述电晕发生器包含高压脉冲发生器、钼丝支架、负极内筒、以及q根正极钼丝,其中,所述钼丝支架为网状圆盘,和所述前管的内壁同轴固连;所述负极内筒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m个导热翅片周向均匀设置在壳体和负极内筒之间,均一端和壳体内壁固连、另一端和负极内筒的外壁固连,使得负极内筒和所述壳体同轴;所述q根正极钼丝周向均匀设置在壳体和负极内筒之间,一端和所述钼丝支架固连;所述正极钼丝和壳体的轴线平行,且和壳体、负极内筒、导热翅片均不接触;
所述发电模块包含n组温差发电单元,每组温差发电单元均包含p个温差发电片,p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n组温差发电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壳体n个侧壁外,温差发电片的热端和壳体的外壁固连;
所述散热模块包含n个散热翅片,一一对应设置在n个温差发电片上;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和n个温差发电片电气相连,输出端通过高压脉冲发生器和正极钼丝电气相连,用于在发电模块产生电能时控制电晕发生器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02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资全域感知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