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区域定位区间移动目标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8612.8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2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贾咏洁;单成伟;陈晓晶;吕小强;吴岩明;刘丰祯;吴琦;贾文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52 | 分类号: | G08G1/052;H04W4/02 |
代理公司: | 常州至善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9 | 代理人: | 赵旭 |
地址: | 213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区域 定位 区间 移动 目标 平均速度 估算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井下移动速度计算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区域定位区间移动目标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这种井下区域定位区间移动目标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包括包括以下步骤:S1、设定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其他基站,测量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其他基站的安装地点的真实距离值;S2、设置上位机,于上位机内配置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接收半径值及数据心跳时间;S3、上位机发出数据,通过网络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进行通信,获取车辆定位信息,这种井下区域定位区间移动目标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具有在不改变现有硬件设备的前提下,通过本方法计算得出的车辆平均行驶速度更加准确,可以更好的为行车安全提供数据依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井下移动速度计算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区域定位区间移动目标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日常工作中,无轨胶轮车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井下物料和人员的运输大多依靠无轨胶轮车实现,所以无轨胶轮车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可以大大提高安全生产效率。由于井下巷道的分布复杂,行车环境较差,为了防止车辆事故的发生,必须对车辆行驶速度进行严格的管控,对于超速行车的司机要进行一定的经济惩罚来提高安全意识。
现有的技术中,无轨胶轮车包括货箱及车头,所述车头的一侧设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前部和后部分别相对设有副驾驶座和主驾驶座,所述主、副驾驶座之间设有操作控制台,所述驾驶室内靠近主驾驶座的左侧壁上设有仪表盘。我公司生产的无轨胶轮车采用一室两座结构解决了车辆在矿井坑道作业不用掉头而能双向运行的问题,缩短了车体长度,使车辆变得小巧灵活;同时简化了操作控制结构,减少重复设置,降低了系统造价;驾驶室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布局,更方便操作。
为了严格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需要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不断对车辆的平均速度进行计算,在现有的车辆区域定位系统中,车辆的平均速度一般是采取区间测速的方法来计算,利用两个基站安装地点的距离值除以两个基站第一次收到车辆定位信号的时间差来获得车辆在两个基站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再根据计算出来的平均速度是否超过额定速度对司机进行报警提示并计入违章记录。
但是由于基站的接收范围不同和接收范围存在交叉重合区域,这种简单的计算方式极易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在误差较大的情况下并不能真实反应车辆行驶的平均速度,影响行车安全和司机超速违章的判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区域定位区间移动目标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以解决车辆行驶的速度的技术问题,达到能够提升车辆平均行驶速度的准确都,并更好的为行车安全提供数据依据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区域定位区间移动目标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定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其他基站,测量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其他基站的安装地点的真实距离值;
S2、设置上位机,于上位机内配置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接收半径值及数据心跳时间;
S3、上位机发出数据,通过网络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进行通信,获取车辆定位信息;
S4、记录第一基站第一次接收到车辆定位信号的时间点;
S5、记录第二基站第一次接收到车辆定位信号的时间点,同时该信号同时继续被第一基站接收;
S6、记录第二基站接收到车辆定位信号,但第一基站已经无法接收到信号的时间点;
S7、记录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无法接收到车辆定位信号的时间点;
S8、根据距离及时间差加权计算出车辆平均行驶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S1的步骤中,具体如下:
所述真实距离值为根据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在井下的实际安装地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86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