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轮胎整胎工业连续化裂解固相产物自动分离方法及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7805.1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2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田晓龙;汪传生;韩霜;王禄银;单体仑;王孔烁;于本会;李绍明;张德伟;刘海超;韩雯雯;陈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B53/07 | 分类号: | C10B53/07;C10G1/10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袁晓玲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工业 连续 裂解 产物 自动 分离 方法 装备 | ||
1.一种废轮胎整胎工业连续化裂解固相产物自动分离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连接部件相连的异型双锥连续进料系统(一)、裂解反应器主体系统(二)、裂解固相产物分离系统(三)、钢丝输送系统(四)、裂解炭黑连续输出系统(五)、裂解油品等级自动收集系统(六),模块化分布式智能尾气综合处理系统(七)、裂解不凝可燃气回用系统(八)、燃烧供热系统(九)以及催化裂解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废轮胎整胎裂解过程中裂解固相产物的分离;
所述裂解固相产物分离系统(三)包括固相产物分离叶片(5)及钢丝输送叶片(8),固相产物分离叶片(5)与钢丝输送叶片(8)中间有高度为50~65mm挡板,从而使裂解钢丝在输送过程中必须跨过中间的挡板(1);
挡板为介划分为固相产物分离区域Ⅰ和钢丝输送区域Ⅱ;固相产物分离叶片(5)结构的具体特征为:分离叶片沿横向中心线扭转15~20°,沿着纵向扭转35~45°,分离叶片右侧底部上翘3~8°;具体分离叶片方程如下所述:
1)在直角坐标系形成平面结构:
f(x,y,z)=ax+by+cz
2)平面沿着轴扭转角度θ后形成的曲面结构:
3)上述曲面结构沿着扭转角度σ后形成的曲面结构:
4)上述平面沿x0)y平面向z轴正方向扭转角度后形成的曲面结构:
;
其中,a值范围与钢丝由固相产物分离区域Ⅰ长度L有关,b值的范围需要根据反应釜直径D尺寸来确定,其中,a=1.1~1.3L,b=0.6~0.7D,为°3~8°,σ为35~45°,θ为15~20°;
固相产物分离叶片(5)呈半圆形设计,底部上翘,对称安装在固相分离系统的传动轴(11)上,随着传动轴(11)的转动而运动,并且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上翘部分将裂解钢丝从固相产物分离区域Ⅰ输送到钢丝输送区域Ⅱ中,在输送过程中会使裂解钢丝团一直处于滚动过程中,从而使夹杂在裂解钢丝中的裂解炭黑逐渐漏出,实现了夹杂在钢丝团中的炭黑与钢丝分离;
在固相产物分离叶片(5)底部开设矩形槽;使钢丝在运动过程中漏出的裂解炭黑通过固相产物分离叶片(5)底下的槽空间漏出,在通过底部的筛网进入裂解炭黑连续输出系统五中;
在固相产物分离叶片(5)的作用下,裂解钢丝从固相产物分离区域Ⅰ输送到钢丝输送区域Ⅱ中实现了夹杂在钢丝团中的裂解炭黑与钢丝的分离;
在钢丝输送区域Ⅱ底部仍然设有孔道,并且与固相产物分离区域Ⅰ的孔道相连,并且通过钢丝输送叶片(8)在带动钢丝团运动过程中实现内部裂解炭黑的进一步漏出,并通过底部的筛网结构进入裂解炭黑连续输出系统(五)中;
钢丝输送叶片(8)沿横向弯曲25~35°,弯曲的凸起方向为钢丝分离叶片的工作面,通过其凸起推动裂解钢丝运动,并且钢丝输送叶片底部开设矩形槽,给漏出的裂解炭黑留有移动通道;
钢丝输送叶片(8)对称安装在固相分离系统的传动轴(11)上,随着传动轴的转动而运动,其中钢丝输送叶片(8)与固相产物分离叶片(5)呈90°角度安装,其中钢丝输送叶片(8)与固相产物分离叶片(5)都是通过夹板式螺栓连接在传动轴(11)上;
传动轴(11)的动力源来自于裂解反应釜(裂解反应器主体系统二下的裂解反应釜(二-2))的回转运动,无需外接动力源,裂解反应釜(二-2)通过链条(二-4)与电机(二-5)减速器相连,实现了外部电机在带动裂解反应釜(二-2)运动的同时也带动了固相产物分离叶片(5)的运动,
电机(二-5)减速器将动力源通过链条(二-4)传递到从动轮(二-3)上,从动轮(二-3)与裂解反应釜(二-2)焊接固定,从而实现裂解反应釜(二-2)的回转运动,裂解反应釜(二-2)通过内部结构在将动力源传递到分离叶片上;
固相分离轴系结构通过焊接板(4)与裂解反应釜(二-2)焊接固定,轴系末端通过轴承组件(13)支撑,并通过密封组件(12)实现轴系结构与裂解反应釜(二-2)的密封;
中空固定支撑柱(3)与焊接板(4)焊接到一起,将焊接板(4)设计成U字型开口结构,通过焊接板(4)的背面与裂解反应釜焊接固定;中空固定支撑柱(3)另一侧与传动轴承组件(9)的外壳(9-1)焊接固定,为了便于安装和焊接,外壳(9-1)的焊接位置设计成槽型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先将中空固定支撑柱(3)与外壳(9-1)焊接,然后再将中空固定支撑柱(3)与焊接板(4)焊接,最后再将焊接板(4)与裂解反应釜(二-2)焊接;
传动轴承组件(9)是由外壳(9-1),滑动轴套(9-2)上下两部分组成,其安装关系为:外壳(9-1)、滑动轴套(9-2)与传动轴(11)通过定位销定位后,用四个螺钉从外壳(9-1)外部将滑动轴套(9-2)紧固,然后与传动轴承组件(9)的下部分配合固定在传动轴(11)的相应位置;
1)废旧轮胎经过烘烤,即在100℃环境下停留3~5分钟后由输送带将其连续运输到(一)异型双锥连续进料系统(一)通过异型双锥螺杆结构实现废轮胎的整胎吃入,持续进入裂解反应器主体系统(二);
2)裂解反应器主体系统(二)在燃烧供热系统九的作用下维持温度在450℃~500℃之间,通过裂解反应器主体系统(二)中的高温烟气加热腔(二-1)为裂解反应釜(二-2)持续供热,废轮胎整体在该温度下持续分解,产生的气体组分在风机的作用下,通过裂解油品等级自动收集系统(六)冷凝收集;
3)未能冷凝的不凝可燃气体通过裂解不凝可燃气回用系统(八)处理后重新作为燃料提供给燃烧供热系统(九)为系统供热;
4)废轮胎进入裂解反应釜后在裂解反应器主体系统(二)下的裂解反应釜内的螺旋结构的作用下向前运动,直至运动到裂解固相产物分离系统(三)处,此时废轮胎已经全部分解完毕,只剩下裂解炭黑和钢丝;
5)在裂解固相产物分离系统(三)的作用下分离,裂解钢丝经过钢丝输送系统(四)输送到钢丝收集装置中;
6)裂解炭黑经过裂解炭黑连续输出系统(五)收集到裂解炭黑收集仓中;
7)燃烧供热系统(九)产生的尾气经过模块化分布式智能尾气综合处理系统(七)处理后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80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