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矫机辊缝值测量装置及智能标定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5370.7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4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忠;费纪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00 | 分类号: | B22D2/00;B22D1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吴中伟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矫机辊缝值 测量 装置 智能 标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拉矫机,本发明拉矫机辊缝值测量装置及智能标定的方法通过将测量装置安装在引锭杆中,利用拉矫棍压在测量装置上,精确测量出拉矫机的辊缝值解决人工测量辊缝值精度低且费时费力的问题,进一步的,自动控制系统依据测量值完成拉矫辊辊缝值的标定,解决人工标定拉矫机辊缝值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发明适用于测量方坯连铸中的拉矫机的辊缝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矫机,特别涉及拉矫机辊缝值测量装置及智能标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冶金行业炼钢连铸生产实践中,为了实现方坯连铸机动态轻压下自动控制功能,需对拉矫机辊缝值经常测量和标定,目前测量和标定由人工完成,利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直接或间接的来测量数据,然后手动将测量数据通过控制面板输入到动态轻压下自动控制系统内,动态轻压下自动控制系统根据测量数据对拉矫机的辊缝值进行标定,但此种采用人工测量的方法存在两个问题:
1.测量精度低,人工测量的方法大多数采用间接测量,即在拉矫棍夹送引锭杆的过程中,利用引锭杆的厚度来校正每个拉矫辊辊缝的测量误差,由于引锭杆与拉矫辊之间摩擦会导致引锭杆的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导致引锭杆的厚度不均匀,影响测量精度,测量精度过低会导致连铸坯出现质量问题,如连铸胚内部疏松、连铸胚内部存在裂纹等。
2.费时费力,人工完成一个铸流中的拉矫辊的测量和标定需要的时间为4-6小时,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拉矫机辊缝值测量装置及智能标定的方法解决人工测量辊缝值精度低且费时费力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人工标定拉矫机辊缝值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拉矫机辊缝值测量装置安装在引锭杆的链节中,包括上测量头、下测量头和编码器;所述上测量头和下测量头在引锭杆送入拉矫机后会受到拉矫辊的压力,从而使上测量头和下测量头之间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所述编码器用于根据相对位置变化计算拉矫机辊缝测量值。
进一步的,所述拉矫机测量装置在不进行测量时,上测量头的顶点高于引锭杆上表面,下测量头的顶点低于引锭杆下表面,所述编码器用于根据相对位置变化计算出上测量头与拉矫辊的接触点和下测量头与拉矫辊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此距离为拉矫机辊缝测量值。
进一步的,所述拉矫机测量装置在不进行测量时,上测量头的顶点高于引锭杆上表面,下测量头的顶点高于引锭杆下表面H1,所述上测量头在引锭杆送入拉矫机后会受到拉矫辊的压力,从而使上测量头和下测量头之间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所述编码器用于根据相对位置变化计算出上测量头与拉矫辊的接触点和下测量头顶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与H1的和为拉矫机辊缝测量值。
进一步的,该测量装置的上测量头与拉矫辊接触面和下测量头与拉矫辊的接触面均为弧面。
进一步的,该测量装置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传输拉矫机辊缝测量值。
进一步的,在引锭杆的多个链节的中空位置均安装所述的拉矫机辊缝值测量装置。
进一步的,方坯连铸的拉矫机辊缝值智能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引锭杆送入拉矫机;
S02、启动拉矫机,使拉矫棍压在引锭杆上;
S03、牵引引锭杆,在拉矫棍压在上测量头和下测量头的过程中,测量装置记录测量值,所述测量值的最小值为辊缝测量值;
S04、对所有拉矫辊进行测量,获得所有拉矫辊的辊缝测量值;
S05、自动控制系统将辊缝测量值与该辊缝的设定值进行对比,若测量值与设定值之差大于预设值,则重新标定该辊缝设定值为测量值。
进一步的,方坯连铸的拉矫机辊缝值智能标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53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控振荡器及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 下一篇:缝纫机、缝纫机收线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