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应变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力测量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2692.6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傅海威;尤涌涛;王帅;常会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G01B11/16;G01L1/2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变 光纤 光栅 传感器 应力 测量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应变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力测量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上压板设置于下压板的上方并与下压板平行设置,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设置于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由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压板和下压板连接,第一套筒的上端与上压板连接,第一套筒的下端与下压板之间留有预设距离,支撑杆的下端与下压板连接,支撑杆的上端伸入第一套筒内,测量光纤光栅设置于第一套筒内,测量光纤光栅的上端通过悬臂梁与支撑杆连接,测量光纤光栅的下端通过悬臂梁与第一套筒连接。本发明的传感器能够对冻土中微应力的测量,并且具有高灵敏度、测量精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领域,涉及光纤光栅微应变传感结构,具体是一种微应变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力测量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应力的测量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大的作用,目前传统的应力传感器有应变式力传感器、压磁式力传感器、压电式力传感器等。与传统的应力传感器相比,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敏感、抗电磁干扰、响应快、耐久性强等优点。因此,对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的研究具有广阔前景。目标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以埋入主体结构中来测量微应变,例如在高原等环境中需要对应力进行测量,高原环境中冻土受温度的影响导致冻土微弱的变化,通过测量冻土的微变化实现对冻土应力变化的检测,因此要求传感器能够满足冻土测量的使用环境以及较高的检测精度,目前的传感器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亟需一种针对冻土微弱的变化测量的相关传感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应变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力测量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的传感器能够对冻土中微应力的测量,并且具有高灵敏度、测量精度较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应变光纤光栅传感器,包括上压板、下压板、测量光纤光栅、支撑杆、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上压板设置于下压板的上方并与下压板平行设置,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设置于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第二套筒套在第一套筒的外部,第三套筒套在第二套筒的外部,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压板和下压板连接,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均为轴向能够伸缩的弹性元件,第一套筒的上端与上压板连接,第一套筒的下端与下压板之间留有预设距离,支撑杆的下端与下压板连接,支撑杆的上端伸入第一套筒内,测量光纤光栅设置于第一套筒内,测量光纤光栅的上端通过悬臂梁与支撑杆连接,测量光纤光栅的下端通过悬臂梁与第一套筒连接。
优选的,第一套筒的外壁设有补偿光纤光栅,补偿光纤光栅沿第一套筒的长度方向布置。
优选的,第二套筒上设有波纹管段。
优选的,第三套筒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弧形段。
优选的,所述弧形段为半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测量光纤光栅呈压缩状态。
优选的,上压板和下压板均为圆心板,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均为圆柱状,上压板、下压板、支撑杆、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同轴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力测量系统,包括激光光源、光谱仪、计算机和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微应变光纤光栅传感器,激光光源与测量光纤光栅输入端连接,测量光纤光栅的输出端与光谱仪连接,光谱仪与计算机连接。
本发明所述应力测量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激光光源输出激光,耦合进光纤后,传播到测量光纤光栅,在测量光纤光栅反射一定的中心波长信号;当外界对上压板和下压板施加应力后,测量光纤光栅周期发生变化,通过光谱仪分析,获取测量光纤光栅波长漂移量的大小,进而得出外界微应力的大小。
优选的,当所述应力测量系统还包括补偿光纤光栅,补偿光纤光栅设置于第一套筒的外壁并沿第一套筒的长度方向布置;激光光源与补偿光纤光栅输入端连接,补偿光纤光栅的输出端与光谱仪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2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