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山茶果外壳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2219.8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8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凌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雄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河源市华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70 | 代理人: | 郝红建;石其飞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茶 外壳 原料 培养基 茶树 菇培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山茶果外壳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属于茶树菇栽培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培养基制备、灭菌处理、茶树菇接种、菌丝培养及出菇管理;本发明选用山茶果外壳及老化的木屑作为培养基的原料,山茶果外壳营养丰富,具有高含量的蛋白质及脂肪,使茶树菇的杆体发育的更加粗壮;培养基选用原料的颗粒较小,使得各原料之间的混合更加充分,便于茶树菇根系吸收,缩短茶树菇的生长周期;在茶树菇的出菇管理阶段,通过人为调控大棚内的昼夜温差、干湿差及光源照射,可大大缩短茶树菇的催蕾周期,促进菌杆的快速生长,以提高茶树菇的产量;利用本发明栽培得到的茶树菇子实体完整、营养丰富、口感清甜爽口,具有极大的食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菇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以山茶果外壳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菇,属担子菌属,粪锈伞科,田菇属,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茶树菇作为菌类食品很受人们的喜爱。用茶树菇无论是做汤还是炒菜,都是个不错的选择。茶薪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食用菌,食之味美、柄脆,香气浓郁、清脆爽口、堪称美味佳肴。茶树菇柄长且脆,鲜食口感极佳,经过干制,其香味更在香菇之上。菇体含还原糖29.96%、总糖54.36%、粗蛋白27.51%、氨基酸含量丰富,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齐全,其中赖氨酸含量高达1.75%,中医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常用作利尿渗湿、健脾止泻之药,具清热、平肝、气喘有独特疗效。且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功能,享有“中华神菇”的美称。
由于食用、药用的巨大需求,人们开始大批人工种植茶树菇,目前用于种植茶树菇的培养基以杂木屑、玉米粉、麦皮等为主,培养基在使用前一般要进行常压高温灭菌,灭菌时间一般为12~18个小时,灭菌时间很长,培养基材质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营养成分不高,而且有农药残留,所产的茶树菇品质和产量都较为一般。
山茶果是西南地区的食用、药用植物,山茶果榨取的植物油是一种高级的食用油,榨油后剩下的茶树果外壳,在体外对玫瑰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和铁锈色小孢子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是一种燥湿解毒、杀虫去积、消肿止痛药。由于在我国西南地区山茶果的产量较大,在果实榨取植物油之后,剩下大量的山茶果外壳被当做废物扔掉,如果能够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营养丰富、栽培周期短、产量大,口感清甜爽口的一种以山茶果外壳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以山茶果外壳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山茶果外壳25~30%、木屑35~45%、麦皮10~15%、玉米粉5~10%及石英2~3%,将所述培养基的原料搅拌均匀后,然后按照料水比为1:1.4~1.15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以得到培养基;其中,所述山茶果外壳的制备方法为:将山茶果剖开后进行取芯得到山茶果外壳,将所述山茶果外壳通过破碎机粉碎处理后,对山茶果外壳的颗粒进行清洗后干燥,再将山茶果外壳的颗粒进行筛分过滤,以得到粒度大小为0.4~1.2cm的山茶果外壳。
2)灭菌处理:将培养基用菌袋封装后,将菌袋放入至灭菌室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为100~120℃,灭菌时间为9~12h;
3)茶树菇接种:灭菌结束后,待菌袋自然冷却至常温,将其放置在接种箱内,在菌袋上开设接种孔,将茶树菇菌种放入接种孔内进行无菌接种;
4)菌丝培养:接种完成后,将菌袋放置于发菌室进行发菌培养,直至菌丝装满菌袋,在菌丝培养过程中,发菌室的温度控制在23~28℃内,室内保持通风干燥;
5)出菇管理:待菌袋内布满菌丝后,将菌袋的袋口打开,并放置在大棚内进行出菇管理,所述出菇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雄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雄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22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