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含Cu高强度无取向硅钢冷轧质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7327.6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石文敏;杨光;李准;陈圣林;吕黎;黄建龙;马金龙;费东东;叶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12 | 分类号: | C21D8/12;C21D6/00;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张继东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cu 强度 取向 硅钢 冷轧 质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无取向硅钢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善含Cu高强度无取向硅钢冷轧质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含Cu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热轧卷化学成分(wt,%):Si:2.0~3.5%,Als≤1.5%,Cu:1~3%,其他为Fe,Als,Mn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对热轧卷进行常化酸洗处理,常化温度T常满足:T常≤1620‑(0.5Als+1.5Si+Cu)%×104,单位℃;B)将常化后的热轧卷在电磁感应加热炉内进行加热;C)在冷轧机组开卷机进行开卷,冷轧第一道次开卷温度T冷轧满足:1.5×(Si+Cu)%×103‑T室温≤T冷轧≤40+2×(Si+Cu)%×103,单位℃,式中,T室温为室温;D)按照4‑6道次冷轧到目标厚度。本发明改善含Cu高强度无取向硅钢冷轧质量的方法,在采用传统常化工艺路线,保证较高的强度和磁性水平前提下,改善冷轧质量,提高成品成材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取向硅钢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含Cu高强度无取向硅钢冷轧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驱动技术的发展,转子在向高速化方向发展,要求转子用无取向硅钢板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因此,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开发低铁损、高磁感、高强度的无取向硅钢。在冷轧钢板中,一般采用固溶强化、析出强化、相变强化、细晶强化、位错强化等方法来提高强度。
目前有很多关于含Cu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的技术报道,其核心点在于利用纳米Cu析出强化的作用,使纳米Cu析出的数量增多、尺寸减小,在几乎不影响磁性能的同时使强度大幅度提高。
现有含Cu高强度冷轧无取向硅钢及制造方法中,通过传统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流程生产往往面临冷轧轧制困难,特别是大量的Cu会使热轧板或常化板的硬度和脆性变大,现有专利技术常化温度高,常化组织粗大,导致常化卷塑性差,在第一道次开卷轧制起步或轧制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明显边裂甚至断带的情况,因此现有技术普遍存在轧制风险高,可生产性差的问题。通过Ni的添加提高合金含量虽然会降低铁损,提高屈服强度,但是省去了常化工艺同样会不同程度造成成品表面瓦楞状等缺陷出现,而且不利于磁性的进一步改善。
关于含Cu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国内外相关技术如下:
中国专利(公开日:2017年01月04日、公开号:CN106282781A)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Cu析出强化制备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的方法,通过添加0.5%-2.0%Cu和0.3%-2.0%Ni以及经过薄带铸轧工艺生产的高强度无取向硅钢性能如下:磁感强度B5000为1.67-1.74T,铁损P1.0/400为22.5-31.5W/kg,屈服强度Rp0.2为640-750MPa,抗拉强度为700-850MPa。虽然此专利的力学性能和磁感强度较高,但高频铁损较高以及薄板铸轧技术在目前工业生产中难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73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钛锌板表面翻新液及翻新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活污水曝气式湿地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