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选育带有野生稻遗传背景的水稻新品种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45646.3 | 申请日: | 2021-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1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方玉;李潜龙;王阿红;陈洪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C12Q1/6895 |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张坚 |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选育 带有 野生 遗传 背景 水稻 新品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育带有野生稻遗传背景的水稻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了水稻基因组学技术快速精准选育带有野生稻遗传背景的水稻新品种,更为关键的是,本发明的发明人改进了选育过程中的筛选条件,克服了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育种过程的技术困难和瓶颈,能够选育出带有野生稻遗传背景的水稻新品种,有效扩大栽培稻的遗传背景,解决现有品种同质化严重问题,利于创制新型种质资源,提高杂交稻产量,获得突破性品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育带有野生稻遗传背景的水稻新品种的方法,特别涉及利用水稻基因组学技术快速精准选育带有野生稻遗传背景的水稻新品种的方法,属于水稻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21世纪以来,全球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极端天气频发,对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出新的要求。
由于目前水稻品种呈现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若遇极端自然气候灾害,对水稻的高产和稳产性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扩大亲本遗传背景,创制具有丰富遗传背景的种质资源,是选育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主要办法。
目前育种家们主要采用的是籼粳杂交或地方品种导入栽培品种,以扩大亲本的遗传背景。
野生稻作为栽培稻的野生亲缘种,具有许多栽培稻丢失或不具有的优质基因,例如抗病虫害、耐逆性及高产等相关基因,是栽培稻亲本品种进一步改良、扩大遗传背景的天然遗传种质资源库。
目前的野生稻转栽培稻的育种实践中,通常直接以野生稻作为供体,栽培稻作为受体,通过普通杂交和系谱选择的方法,选育具有野生稻遗传背景的新种质资源。
但由于野生稻和栽培稻的亲源关系远,遗传背景差异较大,导致两者杂交育种产生的后代存在诸多缺陷,例如,表型分离差异巨大、表型偏向野生稻、连锁累赘、分离世代长以及遗传性状难以稳定等。
如何克服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育种过程的技术困难和瓶颈,获得带有野生稻遗传背景的水稻新品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选育带有野生稻遗传背景的水稻新品种的方法,其中,
该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步骤1):以栽培稻品种为母本,AA型野生稻品种为父本,进行常规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F1代;
步骤2):种植步骤1)获得的所述杂交种F1代;以所述杂交种F1代为母本,以所述栽培稻品种为父本,进行第一次回交,获得BC1F1代种子;
步骤3):种植步骤2)获得的所述BC1F1代种子,获得BC1F1代植株群体,并于苗期取所述BC1F1代植株群体的叶片进行低覆盖率的全基因组测序,获得每一株BC1F1代植株的基因型图谱;
筛选合适的BC1F1代植株,筛选条件为:所筛选的若干个植株中,每个植株的基因组中都含有野生稻基因组片段,并且这些植株所含有的不同野生稻基因组片段的集合能够覆盖到野生稻基因组的12条染色体;以及,这些植株除含有的野生稻基因组片段以外,其他的遗传背景都来源于栽培稻基因组;
步骤4):以所述步骤3)筛选出来的合适的BC1F1代植株为母本,以所述栽培稻品种为父本,进行第二次回交,获得BC2F1代种子;
或者,种植所述步骤3)筛选出来的BC1F1代植株,进行自交,获得BC1F2代种子;
步骤5):种植步骤4)获得的所述BC2F1代种子或BC1F2代种子,获得各自的植株群体,并于苗期取植株群体的叶片进行低覆盖率的全基因组测序,获得每一株植株的基因型图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56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