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讯电缆生产工艺及通讯电缆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40965.5 | 申请日: | 2021-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6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 发明(设计)人: | 黄加林;何一兵;罗裕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微波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7/17;H01B7/42;H01B11/00;H01B13/22;H01B13/26 |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石红丽 |
| 地址: | 364200 福建省龙岩***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讯 电缆 生产工艺 | ||
1.一种通讯电缆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内芯(10)加工;
S2、玻纤层(20)包覆:取多根内芯(10)绞合形成原始线,在原始线外侧编织玻璃纤维线,形成玻纤层(20);
S3、铝箔层(30)包覆:在玻纤层(20)外侧包裹铝箔形成铝箔层(30);
S4,导热层(40)包覆:在所述铝箔层(30)外侧缠绕导热条,在所述导热条外侧缠绕蜂窝状散热条,形成导热层(40);
S5,护套层(50)包覆:在导热层(40)外侧缠绕护套条,形成护套层(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讯电缆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40)包覆还包括:
在所述蜂窝状散热条的蜂窝孔内填充固液相变颗粒(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通讯电缆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硅胶散条的蜂窝孔内填充固液相变颗粒(43)具体包括:
通过给料机,将固液相变颗粒(43)逐步填充进所述蜂窝状散热条的蜂窝孔中;
通过喷枪,将受热易分解高分子材料喷涂到所述蜂窝状散热条表面,从而对固液相变颗粒(43)实现封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通讯电缆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蜂窝状散热条的蜂窝孔径不大于10mm;
所述喷枪喷液速度为4-12ml/min,待高分子材料薄膜(44)厚度至少1mm,停止喷液,高分子材料薄膜(44)至少风冷4-10min使得高分子材料薄膜(44)完全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讯电缆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50)覆盖包括:
将护套条的导热侧缠绕于所述导热层(40)外表面,在所述护套层(50)外侧喷涂防水层。
6.一种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通讯电缆生产工艺制备而成,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芯(10)、玻纤层(20)、铝箔层(30)、导热层(40)、护套层(50);
所述导热层(40)包括导热条层(41)和蜂窝状散热条层(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蜂窝状散热条层(42)内填充固液相变颗粒(4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蜂窝状散热条层(42)外侧喷涂高分子材料薄膜(4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50)由护套条构成,所述护套条横截面形状为弧形,包括:
导热硅胶层(51),呈疏松多孔结构;
陶瓷化硅橡胶层(52),设置在所述导热硅胶层(51)外侧;
聚氯乙烯树脂层(53),设置在所述陶瓷化硅橡胶层(52)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套条呈螺旋状缠绕于所述导热层(40)外侧,相邻两所述护套条之间通过防水导热胶填补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微波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微波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096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