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线拉丝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40438.4 | 申请日: | 2021-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5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良;徐红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市永成线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1/02 | 分类号: | B21C1/02;C21D1/26;C21D8/06;C21D11/00;C22F1/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派登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78 | 代理人: | 于本会 |
| 地址: | 314511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崇福镇城镇工***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线 拉丝 工艺 | ||
1.一种铜线拉丝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铜线表面进行预处理;
S2:通过拉丝机对铜线进行拉丝处理,铜线全程浸泡在拉丝液中进行拉丝处理;
S3:退火炉对将拉丝完成的铜线进行退火,首先低温退火,退火温度控制在 270-290℃,并保温 1h,然后再结晶退火,退火温度控制在 560-600℃;
S4 :通过肥皂水对退火完成的铜线进行冷却,肥皂水的配比浓度为0.5-1.0%;
所述退火炉,包括带有排气管(1)的退火炉体(2),所述退火炉体(2)外设有与排气管(1)连通的废热回收组件(3),所述废热回收组件(3)用于将退火炉体(2)内通过排气管(1)排出的高温烟气中的杂质颗粒过滤后使高温气体返回退火炉体(2)内,所述废热回收组件(3)包括设置在退火炉体(2) 外的过滤箱(301)、设置在过滤箱(301)内腔中部的第一横隔板(302)、设置在第一横隔板(302)上表面中部的第一竖隔板(303)、竖直设置在过滤箱(301)内腔底部且位于第一横隔板(302)左侧的第二竖隔板(304),所述过滤箱(301)的内腔被第一横隔板(302)、第一竖隔板(303)和第二竖隔板(304)分隔为左下角的导热室(305)、右下角的第一过滤室(306)、右上角的第二过滤室(307)、左上角的受热室(308),所述排气管(1)远离退火炉体(2)的一端穿过过滤箱(301)侧壁后与受热室(308)连通,所述过滤箱(301)侧壁上安装有与导热室(305)连通的回气管(309),所述排气管(1)和回气管(309)上均安装有气泵(310),所述导热室(305)和第一过滤室(306)中均设置有若干导热棒(311),所述各导热棒(311)的顶端均穿过第一横隔板(302)延伸至受热室(308)内腔顶部,所述第一过滤室(306)内腔中设有过滤液,所述第一横隔板(302)底部右侧设有延伸至第一过滤室(306)中的分离箱(312),所述分离箱(312)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相互交错的挡板(313),所述第二竖隔板(304)顶部设有第一通气槽(314)用于连通导热室(305)和第一过滤室(306),所述第一横隔板(302)右侧设有第二通气槽(315)用于连通分离箱(312)内腔和第二过滤室(307),所述第一竖隔板(303)上部设有第三通气槽(316)用于连通第二过滤室(307)和受热室(308),所述分离箱(312)底部右侧设有第四通气槽(317)用于连通第一过滤室(306)和分离箱(312)内腔,所述第二过滤室(307)中可拆卸连接有用于过滤通过第二通气槽(315)进入第二过滤室(307)中高温烟气中的杂质颗粒的过滤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铜线拉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4) 包括设置在第二过滤室(307)中部的第二横隔板(401)、上下贯穿开设在第二横隔板(401)中部的第五通气槽(402)、设置在第二横隔板(401)上方且纵向截面呈倒置 U 形的滤尘板(403),所述第二横隔板(401)上表面且位于第五通气槽(402)左右两侧均设有插槽(404),所述滤尘板(403)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插设在相应的插槽(404)中,所述滤尘板(403)顶部外壁上设有压板(5),过滤箱(301)顶部且位于第二过滤室(307)上方活动安装有盖板(6),所述压板(5)顶部安装有若干立柱(7),所述各立柱(7)的顶端均与盖板(6)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盖板(6)的右侧与过滤箱(301)顶部右侧铰接,所述盖板(6)的左侧与过滤箱(301)顶部外壁通过快速连接组件(8)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铜线拉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室(307)内设有用于对滤尘板(403)内壁进行清洁的清洁组件(9),所述清洁组件(9)包括通过转轴(901)转动安装在滤尘板(403)中的清洁辊(902)、用于驱动转轴(901)转动的驱动电机(903)、凹陷设置在清洁辊(902)表面且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集灰槽(904),所述各集灰槽(904)的同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刮板(905),所述刮板(905)远离集灰槽(904)的一端与滤尘板(403)内壁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市永成线缆有限公司,未经桐乡市永成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043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