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间粘结强度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9519.2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6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史志攀;韩飞飞;陈燕;封喜波;王庆远;董树洪;徐晓燕;刘护伟;刘雄伟;易善斌;高昆;边明昌;赵旭;于春芳;冯琦;王守政;常军辉;高金山;赵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交规院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中交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张志坤 |
地址: | 05009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结 强度 测试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路面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层间粘结强度测试系统,包括底座、检测夹具、推力计,检测夹具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且用于安装试样的支撑座、用于和试样相抵触并对试样施力的驱动座,支撑座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板、开设在支撑板上的安装孔,安装孔为圆形孔,安装孔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驱动座包括与支撑板侧面相抵触并用于和试样相抵触的驱动板、固设在驱动板顶端且位于支撑板上方的限位板,驱动板的底端开设有贯穿驱动板端面且与安装孔轴线平行的驱动凹槽,驱动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其直径和安装孔直径相等。该测试系统,能够直接对相邻两层本体的层间粘接强度进行检测,而且还具有使用简便、稳定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路面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层间粘结强度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道路施工行业也得到了发展。在道路施工中,混凝土路面一般采用层层铺设、养护得到。为了保证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需要对混凝土路面的透水性、抗压强度、层间粘接强度等进行检测。
在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层间粘接强度检测时,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取样或者直接制备试样,试样的横截面为圆形,试样包括至少两层本体,两层本体之间粘接固定,且两层本体的粘接处形成层间。相关技术中,一般将两层本体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然后利用两个夹具分别将两层本体夹紧,之后通过转动位于上方的本体,实现两层本体的分离,进而得到层间的粘接强度。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其虽然能够实现两层本体的分离,但是还需要通过扭矩计算得到层间粘接强度,其无法直接对相邻两层本体的层间粘接强度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为了直接对相邻两层本体的层间粘接强度进行检测,本申请提供一种层间粘结强度测试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层间粘结强度测试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层间粘结强度测试系统,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且用于安装试样的检测夹具、用于对检测夹具施力并对试样进行检测的推力计,所述推力计位于检测夹具的上方;
所述检测夹具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且用于安装试样的支撑座、用于和试样相抵触并对试样施力的驱动座,所述驱动座在推力计的作用力向试样施力;
所述支撑座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板、开设在支撑板上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圆形孔,所述安装孔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
所述驱动座包括与支撑板侧面相抵触并用于和试样相抵触的驱动板、固设在驱动板顶端且位于支撑板上方的限位板,所述驱动板的底端开设有贯穿驱动板端面且与安装孔轴线平行的驱动凹槽,所述驱动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其直径和安装孔直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试样层间的粘接强度进行检测时,将试样放置在支撑板的安装孔内,此时,试样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将驱动座放置在试样表面,使驱动板和支撑板侧面相抵触,驱动凹槽和试样相抵触,且两层本体的层间与支撑板和驱动板抵触面位于同一铅垂面内,限位板位于支撑板的上方。利用推力计的推块和限位板顶面相抵触,并使驱动板向下移动,驱动板对试样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并使两层本体分离,实现对试样层间粘接强度的检测。本申请中,通过检测夹具、推力计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直接对相邻两层本体的层间粘接强度进行检测,而且还具有使用简便、稳定的优点。
可选的,所述限位板远离驱动板的一端固设有用于平衡驱动板的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配重块平衡限位板另一端的驱动板,使限位板的使用稳定。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固设有安装板,所述底座顶面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且所述安装板和底座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交规院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中交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交规院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中交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9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