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滴喷出装置、液滴喷出方法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9030.5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9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伊东阳一;荒生刚志;樱井阳一;秋枝智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光 |
主分类号: | B29C64/112 | 分类号: | B29C64/112;B29C64/386;B29C64/393;B29C64/35;B29C64/153;B22F12/53;B22F12/90;B28B1/00;B33Y30/00;B33Y5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韩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出 装置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记录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能够估计并应对液滴喷出装置的喷嘴面的污染原因的液滴喷出装置、液滴喷出方法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液滴喷出装置包括:喷出头,其通过喷嘴将液滴喷出到由粉体形成的被喷出介质上;喷嘴面观察部,其观察喷出头的喷嘴的喷嘴面;计算部,其根据喷嘴面观察部的观察结果,计算附着物对喷嘴面的附着量,以及判断部,其基于计算部的计算结果,来判断对控制对象的动作,控制对象对液滴的质量和喷出速度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滴喷出装置、液滴喷出方法及记录有造型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立体造型装置,其通过层叠造形法(Additive Manufacturing)来形成三维造型物,该层叠造形法反复进行将液滴喷出到高精度地配置在液滴的喷出面上的被喷出介质(造形粉)上,并进一步在其上层叠粉体喷出液滴来使其固化的工序。
在这样的立体造型装置中,由于希望使液滴高精度地着落到粉体上,因此优选的是使液滴的喷出速度具有一定以上的速度,并且还进一步进使得喷出液滴的喷出面和粉体的距离在一定以下。另外,由于希望提高三维造型物的生产性(生产速度),因此优选使得液滴的大小也大至一定以上。更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三维造型物的分辨率(表面性或精度),优选将粉体的大小(粒径)设为一定以下。
在这样的条件下,粉体容易附着在喷出液滴的喷出头的喷嘴面上,从而产生液滴的喷出不良。为了防止该喷出不良,如果频繁地对喷嘴面进行清洁维护,则维护时间增加,生产率降低。另外,由于维护引起的喷嘴防水面的磨耗会导致喷出头的耐久性降低,以及因维护而消耗液滴,就会产生出墨量降低等的问题。
作为应对这种问题的技术,已知有观察喷嘴面的状态,并基于观察结果来维护喷嘴面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278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在检测到喷出异常且未检测到喷出口面的粘结物的附着时,实施预喷出动作及液体喷出头内的液体的吸引动作中的至少1个动作。由此,能够实现与状况对应的有效的擦拭,并能够实现清扫功能的提高。
但是,在以往的观察喷出头的喷嘴面并维护喷嘴面的技术中,当能喷嘴的可靠性够确保,原因的根本在于粉体的控制部时,仅通过喷嘴面的清洁就不能消除根本的原因。因此,就会担心由于清洁频率变多而导致生产率降低,另外,喷嘴的防水膜的耐久性会受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估计并应对喷嘴面的沾污原因的液滴喷出装置、液滴喷出方法及记录有造型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327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液滴喷出装置包括:喷出头,其通过喷嘴将液滴喷出到由粉体形成的被喷出介质上;喷嘴面观察部,其观察喷出头的喷嘴的喷嘴面;计算部,其根据喷嘴面观察部的观察结果,计算附着物对喷嘴面的附着量,以及判断部,其基于计算部的计算结果,来判断对控制对象的动作,控制对象对液滴的质量和喷出速度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获得能够估计并应对喷嘴面的污染原因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造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所示是以透视的状态来显示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造型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3所示是喷出头向造形槽内的粉体喷出液滴时的状态图。
图4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造型装置的硬件构成的模块图。
图5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造型装置的功能性模块图。
图6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造型装置中的喷嘴面的观察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9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