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管自动断流四通阀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9019.9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陈蕾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利达(山东)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1/03 | 分类号: | F16L41/03;F16L4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创易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13 | 代理人: | 刘雪娇 |
地址: | 27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断流 四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化工或排污领域的脱管自动断流四通阀,包括阀门和四通接头;阀门包括阀芯和弹性组件,阀芯可沿轴线移动而实现阀门的打开或关闭,弹性组件对阀芯赋予作用力驱使其保持常闭状态;四通接头包括一个主接管和三个支接管,四通接头的内部设置有联动组件,联动组件包括三个受力元件和一个施力端头,各受力元件分别设置在各支接管的端面,受力元件能够接收分流管道端面的作用力并通过联动组件将该作用力传递给施力端头,使施力端头向靠近主接管端面的一侧移动,且只有三个支接管均与分流管道连接时,施力端头所移动的距离才足以推动阀芯使其打开。本发明具备脱管自动断流的功能,可避免分流管道脱落时液体肆意泄漏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四通接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管自动断流的四通阀组件。
背景技术
管道系统中经常会用到四通接头,其起到分流的作用,能将主管道中的液体分配至后续的各个分流管道内。
在一些化工领域或者排污领域中,受到工况环境的影响,管道可能会长期处于振动的环境中,尤其是分流管道,其管径较小,所以振动尤为明显。而分流管道通常都是通过螺栓与四通接头连接的,因此在长期振动的情况下,螺栓可能会逐渐松动,进而可能会造成分流管道与四通接头脱落,而一旦分流管道脱落,工作人员又未及时发现的话,就会导致液体的大量泄漏,这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危害,另一方面,若是化工物料的话,还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为了避免分流管道脱落时造成液体大量泄漏的情况发生,有必要对传统的四通接头进行改进,使其增加阀门的功能,在分流管道脱落时,阀门能自动启动,实现断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避免分流管道脱落时造成液体大量泄漏的情况发生,对现有的四通接头进行了改进,使其在分流管道脱落时,能够自动断流,避免液体肆意泄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管自动断流四通阀,其包括阀门和四通接头;
所述的阀门包括阀体、阀芯以及弹性组件;所述的阀体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用于与主管道连接,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的四通接头连接;所述的阀芯设置在所述的阀体内,阀芯可沿阀体的轴线移动而实现阀门的打开或关闭,所述的弹性组件对阀芯赋予作用力驱使其保持常闭状态;
所述四通接头包括一个主接管和三个支接管,其中,主接管用于与所述阀体的第二接口连接,支接管用于与相应的分流管道连接;四通接头的内部设置有联动组件,联动组件包括三个受力元件和一个施力端头;各所述受力元件分别设置在各所述支接管的端面,在分流管道与支接管对接的情况下,受力元件能够接收分流管道端面的作用力并通过联动组件将该作用力传递给施力端头,使施力端头向靠近主接管端面的一侧移动;所述施力端头设置在所述主接管的内部,施力端头可沿直线移动,且在主接管与第二接口对接的情况下,当仅有一个或两个支接管与相应的分流管道连接时,施力端头所移动的距离不足以改变阀芯的常闭状态,只有当三个支接管均与相应的分流管道连接时,施力端头所移动的距离才足以改变阀芯的常闭状态,使其转变为打开状态,即,此时施力端头对阀芯施加的推力足够大,使阀芯克服了弹性组件的作用力,由关闭状态转变为了打开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阀门与四通接头组装后,由于四通接头的支接管与分流管道连接时,分流管道会顶压受力元件,受力元件又会通过联动组件传递作用力,驱使施力端头向阀芯一侧移动,并且,只有当三个支接管均与分流管道连接时,施力端头移动的距离以及其对阀芯施加的推力才足以迫使阀芯移动,使其由关闭状态转变为打开状态,因此也就是说,如果任何一个支接管没有与分流管道连接,那么阀芯都是不会移动的,仍会保持关闭状态;即,只有三个支接管都连接了分流管道,阀芯才会打开,液体才能流动,而一旦某个分流管道从支接管上脱落了,就会有一个受力元件不再传递作用力,施力端头便无法继续维持阀芯的打开状态,此时阀芯在弹性组件的作用力下,会自动恢复至关闭状态;
可见,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脱管自动断流的功能,可以避免分流管道脱落时液体肆意泄漏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利达(山东)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利达(山东)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90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