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管自动断流四通阀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9019.9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陈蕾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利达(山东)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1/03 | 分类号: | F16L41/03;F16L4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创易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13 | 代理人: | 刘雪娇 |
地址: | 27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断流 四通 | ||
1.脱管自动断流四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门(1)和四通接头(2);
所述的阀门(1)包括阀体(11)、阀芯(12)以及弹性组件(13);所述的阀体(11)具有第一接口(111)和第二接口(112),第一接口(111)用于与主管道连接,第二接口(112)用于与所述的四通接头(2)连接;所述的阀芯(12)设置在所述的阀体(11)内,阀芯(12)可沿阀体(11)的轴线移动而实现阀门(1)的打开或关闭,所述的弹性组件(13)对阀芯(12)赋予作用力驱使其保持常闭状态;
所述四通接头(2)包括一个主接管(21)和三个支接管(22),其中,主接管(21)用于与所述阀体(11)的第二接口(112)连接,支接管(22)用于与相应的分流管道连接;四通接头(2)的内部设置有联动组件,该联动组件为气动联动组件,其包括三个受力元件(231)、一个施力端头(232)以及中空的缸体(233);
各所述受力元件(231)分别设置在各所述支接管(22)的端面;
所述施力端头(232)设置在所述主接管(21)的内部,施力端头(232)可沿直线移动;
所述的缸体(233)包括四个相互连通的筒臂,其中一个为主筒臂(2331),另外三个为支筒臂(2332),主筒臂(2331)位于所述的主接管(21)内,三个支筒臂(2332)分别位于三个所述的支接管(22)内;所述主筒臂(2331)远离缸体(233)中心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密封缸体(233)的第一端盖(2333),主筒臂(233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活塞(2341),第一活塞(2341)背离缸体(233)中心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塞杆(2342),第一活塞杆(2342)由主筒臂(2331)的内部穿过第一端盖(2333)后延伸至主筒臂(2331)之外,所述的施力端头(232)固定于第一活塞杆(2342)背离第一活塞(2341)的一端;所述支筒臂(2332)远离缸体(233)中心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密封缸体(233)的第二端盖(2334),支筒臂(2332)的内腔设置有第二活塞(2351),第二活塞(2351)背离缸体(233)中心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活塞杆(2352),第二活塞杆(2352)由支筒臂(2332)的内部穿过第二端盖(2334)后延伸至支筒臂(2332)之外,第二活塞杆(2352)通过连接件(2353)与所述的受力元件(231)连接,所述的连接件(2353)包括一个固定套(23531)、四个横杆(23532)以及四个竖杆(23533),所述的固定套(23531)固定在第二活塞杆(2352)背离第二活塞(2351)的一端,四个所述横杆(23532)的一端均与所述的固定套(23531)固定连接,且四个横杆(23532)呈十字分布,四个竖杆(23533)的一端均与横杆(23532)远离固定套(2353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的受力元件(231)固定连接,四个竖杆(23533)均与所述支接管(22)的轴线保持平行,且各竖杆(23533)均嵌入支接管(22)内壁预先开设的条形槽(222)内;
其中,在分流管道与支接管(22)对接的情况下,受力元件(231)能够接收分流管道端面的作用力并通过联动组件的气动作用将该作用力传递给施力端头(232),使施力端头(232)向靠近主接管(21)端面的一侧移动;且,在主接管(21)与第二接口(112)对接的情况下,当仅有一个或两个支接管(22)与相应的分流管道连接时,施力端头(232)所移动的距离不足以改变阀芯(12)的常闭状态,只有当三个支接管(22)均与相应的分流管道连接时,施力端头(232)所移动的距离才足以改变阀芯(12)的常闭状态,使其转变为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管自动断流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筒臂(2331)的内腔还通过第一连通管(2361)与四通接头(2)的外壁连通,且第一连通管(2361)与主筒臂(2331)内腔的连通点始终位于第一活塞(2341)背离缸体(233)中心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管自动断流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筒臂(2332)的内腔还通过第二连通管(2362)与四通接头(2)的外壁连通,且第二连通管(2362)与支筒臂(2332)内腔的连通点始终位于第二活塞(2351)背离缸体(233)中心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利达(山东)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利达(山东)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901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