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生产活性提高的纤维素酶的里氏木霉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36275.2 | 申请日: | 202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1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高乐;贾文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9/42;C12R1/8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300308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生产 活性 提高 纤维素酶 里氏 霉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能够生产活性提高的纤维素酶的里氏木霉菌株A2H,其被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21470,保藏时间为:2021年03月17日,保藏单位地址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生产活性提高的纤维素酶的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纤维素酶和组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里氏木霉菌株A2H或纤维素酶于纤维素降解中或科学研究中或纤维素酶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里氏木霉A2H菌株的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力提升46%,胞外蛋白分泌量提升30%以上,水解汽爆玉米秸秆转化率提高了13%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素降解技术领域,涉及一株能够生产活性提高的纤维素酶的里氏木霉菌株A2H,还涉及用于生产活性提高的纤维素酶的方法,还涉及纤维素酶,还涉及组合物,还涉及里氏木霉菌株A2H或纤维素酶于纤维素降解中或科学研究中或纤维素酶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纤维素酶是目前影响生物质综合利用,特别是纤维素乙醇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酶成本大约占到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的20%-30%左右。纤维素酶加入量通常占木质纤维素原料质量的3%-10%,酶解72h或者更长时间,原料转化率才超过85%。与淀粉酶相比,纤维素酶效率按照g糖/(g酶*h)计,相差1000倍以上,成本相差30倍以上。所以提高纤维素酶的性能、降低纤维素酶的使用成本成为我国发展纤维素乙醇工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际上最大的几家酶制剂公司Novozymes、Genencor、DSM等均在纤维素乙醇生产专用纤维素酶制剂方面有较大的研发力度,相继推出几款商业纤维素酶制剂(Novozymes2012,Genecor 2012)。Novozymes公司曾宣称其第二代纤维素酶制剂CTec2的用酶成本为每加仑乙醇约50美分。该公司最新开发了第三代复合纤维酶制CTec3,宣称生产每吨乙醇需要的酶量是50公斤,酶成本占总成本的20%,可与市场上任何纤维素乙醇用酶制剂在底物转化效率上相媲美(Novozymes 2012)。
通过开发更加高产的纤维素酶生产菌种和优化发酵产酶工艺,进而进行就地生产,也是大幅度地降低纤维素酶在纤维素乙醇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的一个重要方法。例如:德国克莱恩(Clariant)公司在巴伐利亚州建立的年产1000吨纤维素乙醇示范工厂,在其多年实验运行中对集成现场产酶的优势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发现可以使纤维素酶在乙醇总生产成本中的比例从外购商品酶时的35%,或异地产酶时的28%,降低到集成现场产酶时的10%,而且可以做到成本和风险可控,使纤维素乙醇具备了市场竞争性(Losordo Z2017)。
由于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菌株酶活力相对偏低,我国的酶制剂成本目前高于国外先进技术(如诺维信)2倍以上,因此,开发高活性纤维素酶系尤为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能够生产活性提高的纤维素酶的里氏木霉菌株A2H。
本发明另有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生产活性提高的纤维素酶的方法。
本发明另有一个目的是提供纤维素酶。
本发明另有一个目的是提供组合物,用于在纤维素降解中提供降解的作用。
本发明再有一个目的是提供里氏木霉菌株A2H或纤维素酶于纤维素降解中或科学研究中或纤维素酶制剂中的应用。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能够生产活性提高的纤维素酶的里氏木霉菌株A2H,该里氏木霉菌株A2H,其分类命名: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菌株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A2H被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21470,保藏时间为:2021年03月17日,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62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