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源多支路出口介质供应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6044.1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0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伟;郭浩;贺宏;乔江晖;丁佳伟;鱼凡超;寇兴华;翟文化;杜鹏飞;李宗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史晓丽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源多 支路 出口 介质 供应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单源多支路出口介质供应方法,基于单源多支路出口介质供应系统,所述单源多支路出口介质供应系统包括介质源端管路(1)、燃料供应管路(2)、第一燃料供应支路(31)、第二燃料供应支路(32),以及第三燃料供应支路(33);
所述燃料供应管路(2)进口与介质源端管路(1)出口连通,其出口与第一燃料供应支路(31)、第二燃料供应支路(32)、第三燃料供应支路(33)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燃料供应支路(31)、第二燃料供应支路(32)、第三燃料供应支路(33)的出口均用于与待供应发动机燃料供应接口相连;
所述燃料供应管路(2)上设置有流量计(21);
所述第一燃料供应支路(31)沿燃料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压力传感器PRki1、手动调节阀T1、气动控制阀K1和压力传感器PRsi4;
所述第二燃料供应支路(32)沿燃料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压力传感器PRki2、手动调节阀T2、气动控制阀K2和压力传感器PRsi5;
所述第三燃料供应支路(33)沿燃料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压力传感器PRki3、手动调节阀T3、气动控制阀K3和压力传感器PRsi6;
所述第一燃料供应支路(31)上还并接有调节支路(34),所述调节支路(34)一端与燃料供应管路(2)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气动控制阀K1的出口连接,所述调节支路(34)沿燃料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压力传感器PRki4、手动调节阀T4、气动控制阀K4;
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源多支路出口介质供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介质源端压力
将第一燃料供应支路(31)、第二燃料供应支路(32)、第三燃料供应支路(33)的出口端压力均设置为大气压,对介质源端增压,使介质源端压力P调的压力达到3±0.2MPa;
步骤(2)调试支路流阻
在手动调节阀Tl、T2和T3全开状态下,单独打开气动控制阀K1,对第一燃料供应支路(31)进行系统流阻调试,当流量稳定后,通过流量计(21)获取流量Q调1,调试结束后关闭气动控制阀K1;
同理,单独打开气动控制阀K2,对第二燃料供应支路(32)进行系统流阻调试,当流量稳定后,通过流量计(21)获取流量Q调2,调试结束后关闭气动控制阀K2;
同理,单独打开气动控制阀K3,进行第三燃料供应支路(33)的系统流阻调试,当流量稳定后,通过流量计(21)获取获得Q调3,调试结束关闭气动控制阀K3;
步骤(3)计算介质源端目标压力
设定第一燃料供应支路(31)、第二燃料供应支路(32)、第三燃料供应支路(33)的单调目标流量分别为Q目1、Q目2、Q目3,根据下式分别计算各个燃料供应支路所需的源端目标压力P目2、P目3、P目1;
其中,i的取值为1、2、3;
P为各个燃料供应支路出口端压力,均为大气压0.1MPa;
Q调i为各个燃料供应支路对应的单调流量,即Q调1、Q调2、Q调3;
步骤(4)调试支路流量
(4.1)取源端目标压力P目1、P目2、P目3中的最大值作为介质源端联调压力P联调;
(4.2)设定介质源端联调压力为P联调,关闭任意两条燃料供应支路上的气动控制阀;
打开剩余一条燃料供应支路的气动控制阀KN和手动调节阀TN,待系统中流量稳定后,由流量计(21)获得调试流量;
判断该调试流量是否达到该燃料供应支路的单调目标流量Q目i,若达到单调目标流量Q目i,记录该燃料供应支路TN开度;若未到达,多次调节该燃料供应支路手动调节阀TN,直到调试流量达到单调目标流量Q目i;其中N的取值为1、2或3;
(4.3)按照步骤(4.2)的方式分别记录另外两条燃料供应支路的手动调节阀TN的开度;
步骤(5)获取介质源端联调流量
调节手动调节阀Tl、T2和T3至上述记录开度,设置介质源端压力为P联调,打开全部气动控制阀Kl、K2和K3,流量稳定后得到联调流量Q联调,关闭全部气动控制阀;
步骤(6)获取介质源端实际流量
步骤(6.1)设定Q目标=Q目1+Q目2+Q目3,根据下式计算介质源端目标压力P目标;
步骤(6.2)保持手动调节阀Tl、T2和T3的开度,在介质源端目标压力为P目标时,打开全部气动控制阀,获得源端实际流量Q实测;
步骤(6.3)根据下式计算供应流量误差a;
步骤(7)判断供应流量误差a
(7.1)若a小于5%,记录对应的介质源端目标压力为P最终,执行步骤8);
(7.2)若a大于5%,将步骤6.2)中Q实测和P目标分别代入步骤6.1)中Q联调和P联调,重新计算新的介质源端目标压力P′目标,并保持手动调节阀Tl、T2和T3的开度,在介质源端目标压力为P′目标时,打开全部气动控制阀,获得新的介质源端实际流量Q′实测,并根据步骤6.3)的公式重新计算供应流量误差a′;
(7.3)若a′小于5%,记录对应的介质源端目标压力为P最终,执行步骤8);若a′大于5%,则再次执行步骤7.2),直至a′小于5%时,记录对应的介质源端目标压力为P最终,执行步骤8);
步骤(8)保持手动调节阀Tl、T2和T3的开度,将第一燃料供应支路(31)、第二燃料供应支路(32)、第三燃料供应支路(33)的出口均与待供应发动机燃料供应接口相连,将介质源端压力设置为P供应进行燃料供应;
P供应=P最终+P室压-P
其中,P室压为待供应发动机燃料室的室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60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