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H响应的DNA纳米机器建立可编程细胞间通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4439.8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2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樊春海;王丽华;侯军军;赵紫微;葛志磊;李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1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余永莉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h 响应 dna 纳米 机器 建立 可编程 细胞 通讯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H响应的DNA纳米机器建立可编程细胞间通讯的方法,使用三链DNA结构使细胞表面功能化,赋予细胞响应pH变化的功能而进行细胞组装,固定在细胞表面的三链DNA纳米结构可以响应生理条件下的pH变化,实现三链结构与双链结构的相互转换,从而连接上另一组通过互补ssDNA修饰的细胞。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pH响应的DNA纳米机器建立可编程细胞间通讯的方法,利用三链DNA结构赋予细胞可编程pH响应型通讯的能力,具有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pH响应的DNA纳米机器建立可编程细胞间通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细胞间的通讯可以通过细胞识别来调控生理和病理过程,目前已经能够通过多种纳米材料,如仿生聚合物,ssDNA和框架核酸来实现人为编程和调控细胞通讯。但是,目前仍未实现响应外界刺激而导致的信息分子的传递。因此,利用pH值变化等胞外微环境触发的人工仿生系统,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药物高效传递。DNA在细胞膜工程化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通过DNA杂交反应,可以方便地构建同质或者是异质细胞群。三链DNA由于其对pH精确的响应性,已被广泛的应用于pH纳米传感器和药物释放纳米机器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pH响应的DNA纳米机器建立可编程细胞间通讯的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仍未实现响应外界刺激而导致的信息分子的传递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基于pH响应的DNA纳米机器建立可编程细胞间通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种含有60%TAT的三链DNA结构,所述三链DNA结构的5’端修饰由数个碱基形成的ssDNA-1,茎环结构中插有淬灭基团BHQ1;S2:提供一种细胞,并在细胞膜上插入胆固醇修饰的与所述三链DNA结构5’端的ssDNA-1互补配对的ssDNA-2,将该细胞与来自步骤S1的三链DNA结构混合孵育后,通过测量细胞的荧光强度,分析细胞在不同pH环境下的荧光强度变化,确定所述三链DNA结构成功锚定在细胞膜上,并且具有可开关的特性;S3:将锚定了所述三链DNA结构的细胞与另一组修饰了ssDNA-2的细胞进行共孵育,通过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确定不同pH环境下细胞的组装效率;S4:将所述三链DNA结构拆分为一个茎环结构和一条ssDNA-1,分别利用胆固醇修饰固定在细胞膜上,并且在不同pH环境下将两组细胞进行共孵育,通过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确定细胞组装效率;S5:对步骤S4的其中一组细胞使用CellTracke DeepRed进行胞质染色,经三链DNA结构介导的细胞组装后,通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分析邻近细胞的胞内荧光强度即可确定细胞间的分子传递。
步骤S2包括:通过检测AL488的荧光强度在pH6.5-7.5之间的变化来测试所述三链DNA结构在细胞膜上开关的可逆性。
步骤S3和步骤S4均包括:使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分选,统计488纳米和633纳米通道双阳性的细胞群体数量并成像。
步骤S5包括:荧光分析时所采用的激发光波长为633纳米,记录650-690纳米处的荧光发射强度。
根据本发明,首先要提供一种含有60%TAT三链结构的DNA纳米开关,可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来表征DNA纳米开关的pH响应性。应当知晓的是,60%TAT结构开关示意图参考如图4所示(J Am Chem Soc,2019,141,18910-18915),即开关部分含T-A·T互补配对的结构占比为60%,该占比直接决定三链DNA的pH响应范围,该三链DNA结构的设计属于本领域公开的技术,具体设计方法可参考文献J Am Chem Soc,2014,136,5836-5839.。pH环境可以为4.5,5.1,5.5,6.1,6.5,6.8,7.1,7.5,8.0,8.5和9.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44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