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数据平台的电动车功效分析方法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3974.1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7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孙飞艇;颜祺宇;孙亮宏;刘文涛;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6/245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龙洋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平台 电动车 功效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数据平台的电动车功效分析方法与系统,涉及电动车电机领域,具体包括步骤:提取云数据平台中电动车的运行数据;根据运行数据利用第一公式组进行车辆耗电状态和回收状态下的效率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电机效率与车速模型;根据电机效率与车速模型获取电机目标效率下的车速区间。本发明通过对云数据平台储存的车辆运行数据进行电机效率与车速模型的构建,避免了模拟测试中因为过程较多导致的误差引入,可以对不同车型不同路况做出准确的分析,适用性广不受车型路况条件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云数据平台的电动车功效分析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方法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效率与车速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获取车辆的基本参数(整车质量、最高车速、最大功率等),然后用测功机模拟路况,并获取不同车速下电机的效率,最后分析对比不同车速下对应的电机效率。这类方法过程较多,每个环节都会引入不同的误差,而且工况不能反映坡道情况、驾驶员操作习惯等信息,因此其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而基于现如今车联网的发展,如何推进新能源汽车电机检测中的发展,降低模拟测试中存在的各类误差,就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车辆模拟测试过程中多环节引入的不同误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数据平台的电动车功效分析方法,包括步骤:
S1:提取云数据平台中电动车的运行数据,所述运行数据包括电机的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转速、输出扭矩和电动车的车速;
S2:根据运行数据利用第一公式组进行车辆耗电状态和回收状态下的效率分析;
S3:根据分析结果建立电机效率与车速模型;
S4:根据电机效率与车速模型获取电机目标效率下的车速区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车的运行数据为车辆通过车联网上传并存储的运行数据,包括各车型不同路况下的运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公式组为:
式中,P为电机的输出功率,T为电机的输出扭矩,n为电机的输出转速,F为电机的扭力,R为作用半径,V为电动车的车速,U为电机的输入电压,I电机的输入电流,t为时间,η耗电为耗电状态下的电驱动效率,η回收为能量回收状态下的电驱动效率,η综合为电驱动综合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效率与车速模型可表示为公式:
式中,ηi为第i组运行数据在车速Vi、电机输出转速ni、输出扭矩Ti下的电机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后还包括步骤:
S21: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线性拟合。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数据平台的电动车功效分析系统,包括:
数据提取模块,用于提取云数据平台中电动车的运行数据,所述运行数据包括电机的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转速、输出扭矩和电动车的车速;
效率分析模块,用于根据运行数据利用第一公式组进行车辆耗电状态和回收状态下的效率分析;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分析结果建立电机效率与车速模型;
区间筛选模块,用于根据电机效率与车速模型获取电机目标效率下的车速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39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