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丁醚脲杂质C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3950.6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3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成;闫强;朱宁;吴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曦宁(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昊航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35/18 | 分类号: | C07C33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醚脲 杂质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为提供了丁醚脲杂质C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为提供了丁醚脲杂质C的制备方法,以2,6‑异丙基苯胺、4‑甲苯磺酰氯、苯酚、N,N‑二异丙基乙胺等为原料,为规范地进行对杂质进行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还可以用于丁醚脲生产中杂质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并将其控制在一个安全、合理的限度范围之内,从而可以提高丁醚脲的质量标准,为人民群众安全用药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丁醚脲杂质C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丁醚脲(又名杀螨隆,结构如下化合物I)是汽巴-嘉基公司80年代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硫脲杀虫、杀螨剂。其具有触杀、胃毒、内吸和熏蒸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杀卵效果。在紫外光下转变为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对蔬菜上已产生严重抗药性的害虫具有较强的活性。可防治多种作物和观赏植物上的蚜虫、粉虱、叶蝉、夜蛾科害虫及害螨。
丁醚脲杂质C是生产丁醚脲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物,由于其含量较低,用提纯的方式很难将其富集。目前尚没有文献报道其合成方法。这给生产和申报农药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为了规范地进行对杂质进行研究,并将其控制在一个安全、合理的限度范围之内,提高丁醚脲的质量及安全性,提供丁醚脲杂质C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提供丁醚脲杂质C用于丁醚脲生产中杂质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从而可以提高丁醚脲的质量标准,为人民群众安全用药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提供了丁醚脲杂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丁醚脲杂质C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6-异丙基苯胺溶于吡啶中,再加入4-甲苯磺酰氯得到第一反应液,加热回流直至反应完全,将冷却后的所述第一反应液与足量的HCl溶液混合均匀,抽滤得到第一固体,将所述第一固体溶于乙醇,通过重结晶得到化合物3;
步骤S2:将HNO3、所述化合物3、AcOH、NaNO2依次加入到H2O中得到第二反应液,在第一温度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升温到第二温度搅拌反应至反应完全,将冷却后的所述第一反应液与足量的HCl溶液混合均匀,抽滤得固体化合物4;
步骤S3:将所述化合物4加入到H2SO4中得到第三反应液,反应完全后,小心缓慢倒入到冰块中,加入NaOH固体调至溶液pH7,抽滤得黄色固体化合物5;
步骤S4:将所述化合物5、亚硝酸异戊酯、对甲苯磺酸、四丁基溴化铵、溴化铜依次加入CH3CN中,得到第四反应液,反应完全后经旋蒸、柱层析纯化得白色固体化合物6;
步骤S5:将苯酚、Cs2CO3、DMSO、所述化合物6依次混合得到第五反应液,加热反应至反应完全,冷却后倒入水中,经多次EA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柱层析得白色固体化合物7;
步骤S6:将所述化合物7、甲醇、R-Ni混合,在不断搅拌下缓慢滴加水合肼溶液,滴加完毕得到第六反应液,反应完全后抽滤取滤液,滤液经旋蒸、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8;
步骤S7:将N,N-二异丙基乙胺和无水TH混合,氮气保护,在冰浴下加入硫光气,再缓慢滴加所述化合物8与无水THF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毕后得到第七反应液,反应完全后,所述第七反应液经减压蒸馏后加入无水THF,在冰浴下缓慢滴加叔丁胺,反应完全后经旋蒸、柱层析、正己烷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化合物9,即丁醚脲杂质C。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2,6-异丙基苯胺与所述4-甲苯磺酰氯的摩尔比为1:1~1.5。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化合物3、AcOH和NaNO2的摩尔体积比为:1:5~8:1.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曦宁(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昊航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龙曦宁(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昊航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39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