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D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基及诱导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30753.9 | 申请日: | 202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8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姜粉军;仇志强;成彦文;何子;周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益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5/0775 | 分类号: | C12N5/077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刘艳艳 |
| 地址: | 10004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d 大鼠 来源 骨髓 间充质 干细胞 诱导 培养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D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基及诱导方法,该诱导培养基由α‑MEM培养基和添加剂组成,以最终浓度计,所述添加剂由5‑100ng/ml转化生长因子‑α、10‑200ng/ml调节蛋白β1、100‑3000nM海藻糖和50‑5000nM二丁酰环磷酸腺苷组成。本发明的SD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基及诱导方法能够明显增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BDNF、HGF、VEGF、GDNF等因子的分泌量,分泌的因子种类也较为丰富而且能够长期稳定分泌;通过细胞因子诱导的方法避免了其它方法如基因修饰等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更适用于产业化和临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SD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基及诱导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进展,干细胞移植为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带来了新的曙光。在种类繁多的干细胞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取材方便、免疫原性低、扩增能力强等优点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移植种子细胞。多项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由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Kvortsova等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将 BM-MSCs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体内,结果发现所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缺血性脑卒中部位,使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以改善。Chopp等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移植到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损伤部位,发现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这些动物模型体内的研究证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确减轻了疾病模型的症状。这些研究结果指明了一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崭新方向并显示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的研究进展显示移植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等营养因子来发挥治疗作用,而这些因子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需要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也就是说需要较高的分泌水平。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方面出现的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种因子分泌的水平较低,不一定能达到有效浓度以发挥作用;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有使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的技术,主要诱导GDNF的分泌,也是通过不同的诱导药物组合对细胞进行诱导实现的。但是诱导后的因子成分种类较为单一,仅为GDNF的分泌增高,而且并没有使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相关的BDNF分泌增高,另外脐带间充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的治疗中,效果不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明显,而且其诱导方案诱导的因子分泌水平并不高,同时其并不能长期稳定的高水平分泌。此外,一般都是使用低代次的细胞,一般都是第3-4代的细胞,这样每单位原代细胞的能诱导出来的细胞量就很受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SD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基及诱导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SD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基,由α-MEM培养基和添加剂组成,以最终浓度计,所述添加剂由5-100ng/ml转化生长因子-α、10-200ng/ml调节蛋白β1、100-3000nM海藻糖和50-5000nM二丁酰环磷酸腺苷组成。
优选地,以最终浓度计,所述添加剂由10ng/ml转化生长因子-α、100ng/ml调节蛋白β1、1mM海藻糖和1mM二丁酰环磷酸腺苷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SD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SD大鼠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铺于六孔板上进行培养;
S2 取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调节蛋白β1(Heregulinβ1)、海藻糖、二丁酰环磷酸腺苷加入α-MEM培养基中,轻柔吹打均匀,得到诱导培养基,所述诱导培养基中转化生长因子-α、调节蛋白β1、海藻糖、二丁酰环磷酸腺苷的终浓度分别为10 ng/ml、100ng/ml、1mM、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益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益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07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