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船舶停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29909.1 | 申请日: | 2021-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高俊亮;马小剑;梅莉莉;陈洪洲;毛鸿飞;刘珍;刘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3/20 | 分类号: | E02B3/20;E02B3/2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刘坤 |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船舶 停靠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船舶停靠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船舶停靠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沿停靠方向可收纳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一侧与船舶固接,另一侧固接有正对港口的防撞软垫;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平行且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杆以及平行且横向设置、可伸缩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端部与第二连杆端部固接形成“口”状的支架,两所述第一连杆上滑动设置有两组能收缩/张开、且呈“×”状的活动杆;外力挤压时,所述活动杆收缩且其四个端部位于“口”状支架的边角与第二连杆相抵。缓冲组件能够收缩/张开,需要泊岸时,缓冲组件张开以避免船舶直接与港口接触,不需要泊岸时,缓冲组件能够收纳好储存至船舶上,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停靠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船舶停靠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是各种船只的总称,是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船舶具有漂泊性、稳性和抗沉性。
船舶在港口安全停靠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船舶停靠主要有船头先靠、船尾先靠和平行靠三种方式。其中普通中小型船舶一般采用顶风顶流船头先靠的停泊方式,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拖轮的协助,船舶依靠自身的锚设备就能完成停泊;大型船舶由于自身笨重,仅依靠自身设备完成停泊非常困难,一般需要在前后拖轮的协助下完成平行靠泊;滚装的客货船的装卸桥板安装在船尾时,一般采用船尾先靠的停泊方式,主要为了装卸方便,操作相对灵活,现在的客货船的船头和船尾均设置有装卸桥板,故这种停泊方式已逐渐被船头先靠、船尾先靠的停泊方式替代。
船舶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辅助船舶停靠的装置主要有锚设备、系泊设备、防撞设备或缓冲设备等。船舶在港口停靠过程中,由于船舶在水体中具有漂泊性,船舶停靠时易与港口发生碰撞,故必须在港口设置防撞设备或者是缓冲设备,以避免船舶停靠过程中对港口的碰撞,同时可能对船头和停靠港口的船舶结构造成破坏。目前,船舶停靠防撞设备一般采用废旧的橡胶轮胎提供缓冲保护,但这种防撞设备防撞效果甚微,故需要一种防撞效果显著、方便收纳的辅助船舶停靠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撞、收纳功能的辅助船舶停靠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辅助船舶停靠装置,包括沿停靠方向可收纳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一侧与船舶固接,另一侧固接有正对港口的防撞软垫;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平行且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杆以及平行且横向设置、可伸缩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端部与第二连杆端部固接形成“口”状的支架,两所述第一连杆上滑动设置有两组能收缩/张开、且呈“×”状的活动杆;外力挤压时,所述活动杆收缩且其四个端部位于“口”状支架的边角与第二连杆相抵。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一粗杆、与第一粗杆活动连接的第一细杆,所述第一粗杆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能容纳第一细杆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细杆固接,所述第一细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固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内部设置有呈直角三角形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细杆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适配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细杆上设置有容纳第一限位块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固定设置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另一端与第一限位块固接;自然状态时,所述弹性块完全位于第一凹槽内部,所述第一限位块下端位于第一凹槽内,其上端位于第一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两个可伸缩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两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连杆上对称设置有第二限位块,两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一连杆上,两所述第三连杆中部固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伸缩杆与第一粗杆中部连接;所述活动杆包括两个对称铰接的交叉杆,两所述交叉杆的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块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杆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二粗杆,所述第二粗杆中空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两端固接有第二细杆,所述第二粗杆容纳第二细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9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