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信碟形簧后坐发火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7603.2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4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雨时;彭启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C1/02 | 分类号: | F42C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信 碟形簧 后坐 发火 机构 | ||
1.一种引信碟形簧后坐发火机构,其特征在于:适用于高发射过载环境,包括同轴布设的压圈(1)、碟形簧(2)、火帽座(3)、击针(4)和火帽(5);其中击针(4)固连于碟形簧(2)中心,碟形簧(2)的外缘设置在火帽座(3)上,击针(4)和碟形簧(2)的上部伸入压圈(1)的中心孔,压圈(1)外缘卡入火帽座(3)并压在碟形簧(2)的外缘上,不影响碟形簧(2)沿轴向运动,火帽(5)设置在火帽座(3)底部中心,击针(4)对准火帽(5);
火帽座(3)为向下凸出的碗形腔体,其底面为平面,火帽(5)固定在底面中心,在碗口设有一圈卡槽,碟形簧(2)的外缘设置在卡槽上,同时碟形簧(2)向上凸起,与碗形腔体之间形成闭合空间,该闭合空间的轴向距离作为击针(4)的行程;
压圈(1)的底部外壁设有一圈第二凸台作为外缘,第二凸台卡入火帽座(3)并压在碟形簧(2)的外缘上;
压圈(1)为圆筒形,其中心孔壁的底部开有倒角,用于匹配碟形簧(2);
在碟形簧(2)外壁底面设有一圈沿径向可移动的第一凸台作为碟形簧(2)的外缘;
所述后坐发火机构通过碟形簧(2)的弹簧特性识别意外跌落环境与正常发射环境,不需要专门设置运动导向,适用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轴向尺寸较小的高发射过载场合;
在弹丸处于意外跌落状态时,碟形簧(2)受跌落过载产生的轴向变形不会越过其翻转平面,并且当跌落过载消失后,碟形簧(2)连同其上击针(4)恢复原位,从而保证了安全性;在弹丸处在正常发射环境时,引信碟形簧后坐发火机构在高发射过载的作用下,碟形簧(2)截锥形会越过翻转平面倒翻过来,使得击针(4)快速戳击火帽(5)完成发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76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