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的交流充电方法、装置及新能源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7587.7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0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魁;王新树;余艳月;张飞;高洁;杜大宝;汤庆涛;沈志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0 | 分类号: | B60L53/60;B60L53/62;B60L58/10;B60L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欧阳高凤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交流 充电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交流充电方法、装置及新能源汽车,其中,方法包括:检测新能源汽车是否进入健康充电模式;在检测到进入健康充电模式时,采集新能源汽车的所处环境温度、动力电池的实际温度、充电设备的实际温度;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所处环境温度、动力电池的实际温度、充电设备的实际温度及对应温升数据,且在动力电池的最大允许充电功率和/或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范围内,计算动力电池的最佳充电电流,及以最佳充电电流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该方法实现了主动控制充电电流、预约波谷时间段充电和延长电池寿命,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寿命,提高了充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交流充电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交流充电方法、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其中,大部分类型的新能源汽车都需要外接充电,外接充电主要有两种: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
目前,大部分用户喜欢采用交流充电的方式为爱车充电。
然而,该充电方式不能主动控制充电电流,导致充电效率低、部件寿命较短、无法方便利用波谷电、电池使用寿命较短等,有待解决。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交流充电方法、装置及新能源汽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充电方式不能主动控制充电电流,充电效率低、部件寿命较短、无法方便利用波谷电、电池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实现了主动控制充电电流、预约波谷时间段充电和延长电池寿命,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寿命,提高了充电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交流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新能源汽车是否进入健康充电模式;
在检测到进入所述健康充电模式时,采集所述新能源汽车的所处环境温度、动力电池的实际温度、充电设备的实际温度;以及
根据所述新能源汽车的所处环境温度、动力电池的实际温度、充电设备的实际温度及对应温升数据,且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最大允许充电功率和/或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范围内,计算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佳充电电流,及以所述最佳充电电流为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
可选地,还包括:
检测用户的当前充电需求;
若所述当前充电需求为即刻充电需求时,则控制所述新能源汽车开始充电;
若所述当前充电需求为预约充电需求时,获取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以在所述充电开始时间控制所述新能源汽车开始充电,并在所述停止时间,控制所述新能源汽车停止充电。
可选地,所述获取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包括:
接收用户指示的所述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和/或
根据波谷时间信息和充电所需时间匹配最佳充电时间段,并根据所述最佳充电时间段生成所述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和/或;
根据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历史充电数据生成所述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
可选地,所述以所述最佳充电电流为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包括:
获取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电量截止点;
在为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判断所述动力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电量截止点;
如果所述实际剩余电量大于所述电量截止点,则停止为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
可选地,还包括:
在检测到未进入或者退出所述健康充电模式时,以所述动力电池的最大允许充电功率或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为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75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