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的交流充电方法、装置及新能源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7587.7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0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魁;王新树;余艳月;张飞;高洁;杜大宝;汤庆涛;沈志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0 | 分类号: | B60L53/60;B60L53/62;B60L58/10;B60L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欧阳高凤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交流 充电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交流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新能源汽车是否进入健康充电模式;
在检测到进入所述健康充电模式时,采集所述新能源汽车的所处环境温度、动力电池的实际温度、充电设备的实际温度;以及
根据所述新能源汽车的所处环境温度、动力电池的实际温度、充电设备的实际温度及对应温升数据,且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最大允许充电功率和/或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范围内,计算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佳充电电流,及以所述最佳充电电流为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用户的当前充电需求;
若所述当前充电需求为即刻充电需求时,则控制所述新能源汽车开始充电;
若所述当前充电需求为预约充电需求时,获取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以在所述充电开始时间控制所述新能源汽车开始充电,并在所述停止时间,控制所述新能源汽车停止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包括:
接收用户指示的所述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和/或
根据波谷时间信息和充电所需时间匹配最佳充电时间段,并根据所述最佳充电时间段生成所述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和/或;
根据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历史充电数据生成所述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最佳充电电流为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包括:
获取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电量截止点;
在为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判断所述动力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电量截止点;
如果所述实际剩余电量大于所述电量截止点,则停止为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检测到未进入或者退出所述健康充电模式时,以所述动力电池的最大允许充电功率或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为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
6.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交流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新能源汽车是否进入健康充电模式;
采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进入所述健康充电模式时,采集所述新能源汽车的所处环境温度、动力电池的实际温度、充电设备的实际温度;以及
第一充电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新能源汽车的所处环境温度、动力电池的实际温度、充电设备的实际温度及对应温升数据,且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最大允许充电功率和/或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范围内,计算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佳充电电流,及以所述最佳充电电流为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的当前充电需求;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充电需求为即刻充电需求时,则控制所述新能源汽车开始充电;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充电需求为预约充电需求时,获取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以在所述充电开始时间控制所述新能源汽车开始充电,并在所述停止时间,控制所述新能源汽车停止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指示的所述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和/或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波谷时间信息和充电所需时间匹配最佳充电时间段,并根据所述最佳充电时间段生成所述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和/或;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历史充电数据生成所述充电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电量截止点;
判断单元,用于在为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判断所述动力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电量截止点;
停止单元,用于在所述实际剩余电量大于所述电量截止点时,停止为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
10.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交流充电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758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