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土结构耦联体系的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1871.3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8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付晓东;陈健;盛谦;吴佳明;杜文杰;周永强;黄珏皓;陈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1/1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伯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82 | 代理人: | 胡江 |
地址: | 43007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土 结构 联体 数字 孪生 模型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岩土结构耦联体系的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岩土地层面的几何与地层属性参数、模型边界范围;
步骤二、按体—面—线—点的几何拓扑关系建立工程结构体模型,给定每个工程结构体的材料属性,并将其赋予组成该结构体的所有面、点;
步骤三、采用模型边界切割岩土地层面,形成岩土地层体,并集成工程结构体,建立岩土结构体系的三维几何模型;
步骤四、针对所有的岩土地层体与工程结构体,如果存在面—面重叠,在几何上进行布尔运算处理,并对重叠面的地层或材料属性进行修正;该处理过程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4.1、选取任意一个岩土地层体与一个工程结构体,开始面—面重叠分析,进入步骤4.2;若所有岩土地层体与工程结构体都分析完,进入步骤4.7;
步骤4.2、选取岩土地层体的一个面与工程结构体的一个面,进行共面分析,若所有面都分析完,进入步骤4.1;
步骤4.3、判断两个面是否共面,若不共面,进入步骤4.6;
步骤4.4、判断两个面的重叠状态,包括不重叠、部分重叠、包含三种状态,若为不重叠状态,进入步骤4.6;
步骤4.5、两个面为部分重叠或包含状态,对两个重叠面进行布尔运算,将重叠区域视为新的面,更新两个面的几何形态,并修正重叠面的地层或材料属性;
步骤4.6、两个面的重叠分析结束,进入步骤4.2;
步骤4.7、岩土地层体与工程结构体的面—面重叠分析结束
步骤五、针对所有的岩土地层体与工程结构体,对存在重叠的岩土地层体与结构体进行面—面布尔运算,通过回路分析得到岩土结构一体化模型,并对模型中的有向体、有向面、有限线段、顶点的地层或材料属性进行修正,详细步骤如下:
步骤5.1、选取任意一个岩土地层体与一个工程结构体,开始面—面分析,若所有岩土地层体与工程结构体都分析完,进入步骤5.4;
步骤5.2、选取岩土地层体的一个面与工程结构体的一个面,进行相交分析,若所有面都分析完,进入步骤5.1;
步骤5.3、计算面与面相交的点、线,将岩土地层体与工程结构体的面属性参数,设定给交点与交线,进入步骤5.2;
步骤5.4、岩土地层体与工程结构体的面—面分析结束;
步骤5.5、选取任意一个岩土地层体或工程结构体,进行有向面与有向体搜索;若所有岩土地层体与工程结构体都分析完,进入步骤5.14;否则进入步骤5.6
步骤5.6、选取岩土地层体或工程结构体的一个面,进行有向面搜索,若所有面都分析完,进入步骤5.11,否则进入步骤5.7;
步骤5.7、根据面上的有向线段,包括岩土地层体与工程结构体的线、面面之间的交线,搜索出所有闭合回路,每个闭合回路为一个有向环;
步骤5.8、通过判断面上有向环之间的包含关系,搜索面上所有的有向面;
步骤5.9、针对面上没有形成有向环的有向线段、顶点,将它们存储到对应的有向面;
步骤5.10、形成该面上的有向面—有向环—有向线段—顶点的几何拓扑关系,将面的属性继承给有向面,进入步骤5.6;
步骤5.11、根据岩土地层体或工程结构体上的有向面,搜索出所有闭合回路,每个闭合回路为一个有向壳;
步骤5.12、通过判断体上有向壳之间的包含关系,搜寻体上所有的有向体;
步骤5.13、形成该体上的有向体—有向壳—有向面的几何拓扑关系,将体的属性设定给有向体,进入步骤5.5;
步骤5.14、得到岩土结构一体化模型,结束分析;
步骤六、设定单元网格划分的尺寸参数;
步骤七、针对岩土结构一体化模型,采用单元网格划分方法,建立岩土结构体系的可计算模型,并给每个单元赋予地层或材料属性;
步骤八、建立三维几何模型、一体化模型、可计算模型三者之间的拓扑相关关系,判定岩土地层体与结构体的重叠状态,形成岩土结构耦联体系;
步骤九、得到耦联体系的单元、面、线、点几何与属性参数;
步骤十、设定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接触计算参数以及模型边界条件;
步骤十一、设置岩体—结构耦联体系的分析流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步模拟,得到耦联体系的应力场、位移场;
步骤十二、结束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18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