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模架底模工作车及其过孔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7138.4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达;侯思钦;张红心;王东辉;朱雷;袁灿;黄德利;李源;皮军云;季袁飞;姚华;杨党国;杨龙;郑权;卯利君;张志选;杨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彭程程 |
地址: | 210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模架底模 工作 及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模架底模工作车及其过孔系统和方法。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申请的移动模架底模工作车及其过孔系统,通过在底模工作车上设置了可折叠的节段梁和可拆卸的拆卸梁,使得工人只需拆卸掉拆卸梁后就能快速将节段梁折叠起来,避免了繁杂的底模工作车底梁的拆装工序,也无需复杂的推拉机构结构,降低了施工难度,并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节段梁可以折叠收纳,以及旋转销轴带动节段梁旋转,降低了吊装机构所需的空间,使得过孔吊车整体横向宽度降低,减小了过孔吊车的竖向弯矩,增强了抗倾覆性和抗风能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模架底模工作车及其过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中,模架中间段模板常采用底模工作车运送过孔,此外,拆除底模时,底模工作车也可作为工人的操作平台。当模架走行至下一孔位施工时,底模工作车也需要随着模架一起过孔,但目前的底模工作车过孔方式效率较低,一般采用过孔前整体拆除工作车,待模架过孔后再安装的方式。此方法需要在高空进行作业,安全风险高,且耗时长、设备占用率高,不符合“装配化、快速化”的施工要求。
已有的移动模架底模工作车及过孔施工方法中,采用在工作车桁架梁上设置推拉机构,并在模架外侧设置旋转机构和纵向行走机构以实现工作车过孔,但是此方式会产生以下问题:(1)推拉机构结构较复杂,增加了制造及施工难度,推拉机构的施工空间有限,不利于人工施工操作,需机械及滑道配合才能完成。(2)由于旋转机构及纵向行走机构设置在模架外侧,过孔时增大了上端过孔吊车的竖向弯矩,抗倾覆性较差,不适用于大风等恶劣环境下的施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模架底模工作车及其过孔系统和方法,以底模工作车过孔时,效率低且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一方面,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模架底模工作车,其包括:
工作车走行机构,数量为至少一对,每对对称架设在移动模架上;
桁梁架,其两端分别和一对工作车走行机构中的一个固定连接,所述桁梁架由偶数个节段梁和一个拆卸梁可拆卸拼接而成,节段梁依次对称连接在拆卸梁两侧;
水平旋转铰座,其设置在相邻两个节段梁之间,水平旋转铰座和其相邻的两个节段梁构成一个连杆。
优选的,每个所述工作车走行机构包括:
工作车轨道,其顺桥向铺设在移动模架上;
走行轮,其架设在工作车轨道上,且与桁梁架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拆卸梁包括:
连接杆,至少四根,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的节段梁;
法兰销,其将每一根连接杆和节段梁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模架底模工作车的过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对过孔吊车和至少一个底模工作车,所述过孔吊车包括:
架体,其固定设置在移动模架的主梁上;
旋转铰轴,其旋转设在架体底部;
吊装机构,固定设置在旋转铰轴上,并和桁梁架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架体包括:
三角桁架,其固定设置在移动模架的主梁上;
挑梁,其一端固定在三角桁架上,另一端向下伸出;
扁担梁,其一端和挑梁固定连接,另一端水平向混凝土箱梁内侧伸出,且另一端的端部与旋转铰轴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7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