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塑状地质槽壁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5067.4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6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付太新;杨伟伟;王新龙;冯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18 |
代理公司: | 太原荣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杨凯;连慧敏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塑状 地质 加固 方法 | ||
1.一种软塑状地质槽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整平加固场地,并清除地下障碍物;
S2、根据设计资料测量放样,布置桩位平面图,根据三轴搅拌桩桩位中心线,挖机开挖沟槽,对桩进行排列编号;
S3、桩机就位:桩机下铺设钢板及路基板,三轴搅拌桩施工机械操作场地承载力应满足搅拌桩机平移、行走稳定的要求,以确定搅拌桩垂直精度达到设计要求,在机具就位前将施工范围内障碍物及时清除,移动结束后及时检查定位情况,及时纠正;
S4、制备水泥浆液及浆液注入:开钻前对搅拌工作人员做好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配备自动搅拌系统和散装水泥罐,以确保浆液质量稳定;
S5、钻进搅拌提升:严格控制搅拌桩搅拌下沉速度和搅拌提升速度,并保持匀速;
S6、桩机移位:施工完成一根桩后,移动桩机至另一根桩位,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塑状地质槽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对开挖导向沟槽余土及时处理,保证桩机水平行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塑状地质槽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沟槽尺寸宽1.2m,深1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塑状地质槽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施工现场应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施工区域的表层硬物和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性土料,不得回填杂填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塑状地质槽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桩位偏差不大于20mm,桩底标高-50mm~100mm。桩机应平稳平正,并用经纬仪或线锤复核,确保桩机垂直度,搅拌桩垂直精度不低于1/2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塑状地质槽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在施工现场配备自动搅拌系统和散装水泥罐,以确保浆液质量稳定,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1:1.2~1:1.5,槽壁加固水泥参量为15%,并应根据各土层土质情况选择水泥浆液的具体配合比以便得到较均匀的墙体。水泥用量要据以下公式计算:
M=H×S×P×I
式中,M—单排桩水泥用量,单位为吨;
H—桩基长度,单位m;
S—单排桩截面积;
P—被搅拌土体密度,kg/m3;
I—水泥参入量,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塑状地质槽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水泥浆配置好后,停滞时间不得超过2h,因故搁置2h以上的浆液,应做废浆处理,严禁使用。搭接施工的相邻搅拌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h。注浆时通过两台注浆泵两条管路同“Y”型接头在H口进行混合,注浆压力为1.5~2.5Mpa,注浆流量为80~120L/min/每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塑状地质槽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搅拌提升时不应使孔内产生负压造成基坑围护地基沉降,在桩机钻杆上做好明显标志,严格控制桩顶和桩底标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塑状地质槽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三轴水泥搅拌桩三个钻头,两边两个进行浆液输送,中间一个为气孔,主要作用松动土体,防止翻浆,保证土体与水泥充分搅拌均匀,而且落钻时两边钻头正旋转,中间钻头反旋转;起钻时两边钻头反旋转,中间钻头正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塑状地质槽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三轴搅拌机在下钻时,注浆的水泥用量占总数的70%~80%,而提升时为20%~30%,钻杆提升完毕时,设计水泥浆液全部注完,施工停浆面必须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5m,在基坑开挖时将高出部分挖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506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