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陆海接力贝苗运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2329.1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1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旺;于刚;马振华;温为庚;孟祥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2 | 分类号: | A01K63/02;A01K63/04;A01K6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史云聪 |
地址: | 572426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力 运输 方法 | ||
1.一种陆海接力贝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运输架的运输网袋中装入贝苗,并将所述运输架置于苗池中培育;
步骤2:筛选出达到运输要求的贝苗;步骤3:使用陆运装置陆上运输贝苗:所述陆运装置包括陆运容器、第一供氧装置和水循环过滤装置,向所述陆运容器中加入海水,将携带有符合运输要求贝苗的所述运输架转移至所述陆运容器内部,所述水循环过滤装置能够使所述陆运容器中的水体循环流动并除去水体中的杂质,所述第一供氧装置能够向所述陆运容器中的水体中供氧,将所述陆运装置置于运输车的封闭车厢中运输;步骤4:使用海运装置海上运输贝苗:所述海运装置包括活水舱、第二供氧装置和控水系统,向所述活水舱中加满过滤海水,将携带有符合运输要求贝苗的所述运输架转移至所述活水舱中,打开第二供氧装置,所述第二供氧装置与所述控水系统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活水舱内部,所述第二供氧装置能够向所述活水舱内部的过滤海水中供氧,所述控水系统包括控水板,所述控水板能够在所述活水舱内部上下移动,调节所述控水板使所述控水板始终处于所述活水舱内部的过滤海水液面以下以维持所述活水舱内部的水体平静;
所述控水系统还包括两根滑动轴、若干根限位条和滑杆,两个相对的所述活水舱的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所述限位条,各所述滑动轴与所述活水舱内底部固定连接,各所述滑动轴与所述活水舱底面垂直,所述滑杆与各所述滑动轴滑动连接,所述控水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能够套设于所述滑杆上,所述套筒与所述滑杆转动连接,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控水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齿,所述限位齿和所述控水板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均能够嵌合于所述限位条的限位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海接力贝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使用所述海运装置海上运输贝苗还包括以下步骤:
定期打开所述活水舱换入所处海域的过滤海水,并对死苗进行处理,直至到达目标海域;
到达目标海域后,打开所述活水舱使所述活水舱内的水体逐次更换为目标海域的过滤海水,将贝苗置于所述活水舱中暂养,使贝苗适应目标海域水质环境;
贝苗适应目标海域水质环境后,取出所述运输架,将贝苗吊养于目标海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海接力贝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陆运装置还包括筛板,所述筛板固定设置于所述陆运容器内部,所述筛板能够将所述陆运容器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陆海接力贝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陆运装置陆上短距离运输贝苗时,步骤3中将携带有符合运输要求贝苗的所述运输架转移至所述上腔体中并置于所述筛板上,向所述陆运容器中加入不超过所述筛板高度的海水,向海水中加入冰块,各所述运输网袋上铺设布片,所述布片预先经海水浸湿,将所述陆运装置放置于所述封闭车厢中进行运输,定时向所述布片上洒少量海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海接力贝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陆运装置陆上长距离运输贝苗时,步骤3中开启所述第一供氧装置和所述水循环过滤装置,每隔1小时检查所述第一供氧装置和所述水循环过滤装置工作是否正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陆海接力贝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当运输船行至距海岸70-100海里后,打开所述活水舱换入过滤海水,日换水量为所述活水舱中水体体积的100%-200%,换水在上午8:00-11:00进行,换水前需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所述活水舱中水体与所述活水舱外水体温度差≤2℃、盐度差≤2以及pH差≤0.5后进行换水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陆海接力贝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到达目标海域后,对所述活水舱内外水质检测,所述活水舱内外水体的温度差≤2℃、盐度差≤2、pH差≤0.5时,打开所述活水舱进行换水,换水量为50%,2小时后继续换水50%;所述活水舱内外水体的温度差2℃、盐度差2、pH差0.5时,打开所述活水舱进行换水,换水量为30%,2小时后再换水30%,再过2小时后继续换水40%,待换水量达到100%后,将贝苗在所述活水舱中继续暂养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232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