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变速箱壳体精加工的夹具及装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0575.3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1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良;黄长文;唐来明;谷林强;王成;陈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杜丹丹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变速箱 壳体 精加工 夹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用于变速箱壳体精加工的夹具,包括底座、过渡板、连接板,以及连接在底座顶面的第一压紧组件、外圆抱紧组件;所述过渡板的顶面与变速箱壳体的窗口面连接,所述过渡板的底面与所述连接板的顶面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与所述底座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压紧组件的顶端压紧于所述过渡板的顶面,所述外圆抱紧组件夹紧在变速箱壳体的外圆上。以及该夹具的装夹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过渡板连接,稳定装夹,有效夹紧与支撑,能够变速箱壳体的精加工孔尺寸、精度均可保证,稳定可靠,一致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变速箱壳体加工的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变速箱壳体精加工(加工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孔、面)时,窗口面朝下,以窗口面及两定位销定位,无合适压紧位置,如直接压紧变速箱壳体本身,工件夹不紧,人工能晃动,加工高精度孔易变形,会加工出来椭圆,且孔的同轴度,轴线平行度均无法保证。
如申请号201910170666.4,一种变速箱壳体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变速箱壳体加工夹具包括底板(1),立板(2),肋板(3),长方口(4),异形口(5),气缸(6)和压杆(7);所述底板(1)为矩形板结构,四角处倒角处理;所述立板(2)为矩形板结构,焊接于底板(1)顶侧面上中间位置,顶部的左右两处尖角倒角处理;所述长方口(4)开设于立板(2)的下方;所述气缸(6)共有三处,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立板(2)的前侧面上,且在异形口(5)的外围上。
通过定位销的定位将变速箱壳体放到立板2上,通过气缸6操纵控制压杆7将变速箱壳体夹紧,直接对变速箱壳体进行加工,因变速箱壳体为内部空腔,并存在圆孔等多个结构,结构较为复杂,只是建单的压紧,无法保证加工精度。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目前变速箱壳体精加工过程中的加紧夹具和方式不能保证加工精度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用于变速箱壳体精加工的夹具,包括底座、过渡板、连接板,以及连接在底座顶面的第一压紧组件、外圆抱紧组件;
所述过渡板的顶面与变速箱壳体的窗口面连接,所述过渡板的底面与所述连接板的顶面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与所述底座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压紧组件的顶端压紧于所述过渡板的顶面,所述外圆抱紧组件夹紧在变速箱壳体的外圆上。
本发明针对变速箱壳体精加工无合适压紧点,采用过渡板连接,并通过第一压紧组件压紧过渡板,外圆抱紧组件抱紧外圆,稳定装夹,有效夹紧与支撑,且通过提高过渡板与连接板的精度,保证加工支撑面的平面度,使得变速箱壳体的精加工孔尺寸、精度均可保证,稳定可靠,一致性较好。
优选的,所述过渡板包括过渡板本体、与变速箱壳体窗口面连接的第一圆柱定位销和第一菱形定位销,所述过渡板本体上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销孔,所述第一圆柱定位销和第一菱形定位销位于第一定位销孔内,所述过渡板本体的具有与变速箱壳体窗口面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螺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板本体、与过渡板本体的第一定位销孔连接的第二圆柱定位销和第二菱形定位销、与底座连接的第三定位销,所述连接板本体具有矩形孔和圆形孔,所述第二圆柱定位销连接在圆形孔内,所述第二菱形定位销连接在矩形孔内,所述连接板本体具有用于连接第三定位销的销孔,所述连接板本体具有与底座连接的多个第二连接螺孔。
本发明中的过渡板本体与连接板本体均为钢件,热处理,保证不易变形,精磨加工,保证其平面度及平行度;底座的上下面精加工,保证其平面度及平行度,能够有效保证整体的刚性、平面度和平行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05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